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Readmoo 分享書
分類總覽
心理學
記憶與學習
先忘後記人生整理術︰日本思考權威教你用「忘卻力」整理腦袋,輕鬆提高記憶力,學習、工作效率加倍!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先忘後記人生整理術︰日本思考權威教你用「忘卻力」整理腦袋,輕鬆提高記憶力,學習、工作效率加倍!
日本思考權威教你用「忘卻力」整理腦袋,輕鬆提高記憶力,學習、工作效率加倍!
3.4
/
5
作者:
外山滋比古
出版社:
平安文化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8037991
出版日期:2011/09/26
選擇網路書店
博客來
PChome 24h書店
整理術
試讀
176.33│記憶
完讀書評
4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湛藍
寫了書評。
俗話說吃腦補腦,無奈小女子從小吃了一堆豬腦還是不長記性。英文單字老是背不起來,課本內容硬是進不去腦袋,讀後面忘前面就算了,好不容易熬夜啃完書,一覺醒來全部忘光光。每每購物回家才發現忘了這樣漏了那樣,遺忘電腦帳號密碼是常事,走到門邊熊熊想不起來要幹嘛不稀奇。看著老相片直發楞,搞不清楚誰是誰,有夠傷腦筋。銀杏啃了大半罐,同一條路走了八百遍突然變陌生。忘性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小女子的健忘事蹟比起老阿嬤的裹腳布更有看頭。如此沒頭神的我,最需要的就是如何增強記憶力拯救豬腦袋,沒想到這會竟然有人說遺忘是好事,不只不會帶來麻煩,還會提高記憶力,增進學習及工作效率,這是這麼一回事? 作者開宗名義就指出一般人將「遺忘」視為壞事,是大錯特錯的觀念。遺忘跟記憶兩者相輔相成一樣重要,唯有透過遺忘風化記憶才能淨化大腦,消除雜念,保留住美好部份,才能讓思路更加清晰,才有空間容納更多的記憶。如果只是一味的吸收記憶,卻不懂得適時活化、分類及清除垃圾記憶,就會導致知識性便秘,長久下來造成身心負荷。至於提高遺忘能力的最佳思考時機,是車上(通勤時)、枕上(早上起床前)、廁上(如廁時)」與入浴中、旅途中、及集中心力時。 除了三上及三中外,藉由充足的睡眠、釋放情感、聊天、觀看戲劇及運動等等轉換心情及閱讀環境,讓大腦暫時放空或接受不同刺激,都可以達到淨化大腦的功效,提高思考及學習力。至於熬夜、不休息的持續思考、密集上課、飽食或飯後半小時內,大腦處於活動力降低,最不利思考。而閱讀或聽講時大量做筆記則容易中斷思考,作者並不建議。 對於作者提出的論點,有些我認為很實用,有些頗認同但有執行上的困難,有些則不太能理解,比如說作者用呼吸來比喻記憶與遺忘的關係,認為先有「呼」才有「吸」,同樣的,人必須先遺忘才有記憶,我納悶的是沒有吸氣何來氣呼,沒有記憶哪有東西遺忘?一間空空如也的房子何來垃圾清除?(腦袋一整個打死結) 比如這句「有時候忘過頭,連重要的事也會忘掉,但你也會因此感到神清氣爽。我希望大家漸漸學會遺忘,甚至培養出為此感到慶幸開心的雅量」這種說法似乎有點以偏蓋全,雖然作者說遺忘具有選擇性,但不可否認對某些人來說,很多是出於非自主性遺忘,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那可開心不起來。又比如作者認為觀看凶殘罪行遠比美談及成功的故事更能淨化大腦,排除負面情緒,我不清楚別人如何,但在我身上並不適用,一直觀看負面新聞不只無法洗滌內心、也不會紓解壓力。(我是異類?泣~) 【先忘後記人生整理術】是一本顛覆傳統思維的書,作者提出了很多獨特且創新的見解,不時穿插古今中外實例加以佐證,不只要為向來被世人視為大惡人的「遺忘」平反,更大力推崇遺忘的價值,擅於遺忘的大腦才是優透的大腦,沒有遺忘就沒有自由。也許是被「遺忘」兩個字制約,或許腦袋著實不靈光,還是搞錯方向了,閱讀時疑問泡泡冒不停,老實說不是很能感受忘卻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不過沒關係,我決定聽從作者建議,試著如法炮製,改天重讀時,或許就會蹦出理解火花,感受遺忘的魔力。 http://tw.myblog.yahoo.com/piggy-home/article?mid=22178&prev=22186&next=22158
讚
回應
分享
嘎眯
寫了書評。
絞盡腦汁,苦思不解的答案,暫且轉移目標去作點別的事,翌日重拾,豁然開朗? 一堂課時打了45分鐘瞌睡,只在老師閒聊5分鐘時醒來跟著哈啦,多年後回想起,影響深遠的,卻是那5分鐘所聊到的故事? 掛網不昏死,腦袋亦裝屎!逛圈首頁新聞臉書噗浪回來,不覺得有收穫,反而快被一堆訊息炸得體無完膚?頭昏腦脹進入知識代謝不全模式,還不如速讀速忘? 費盡心思送出去的提案,當下覺得十全十美,拋諸腦後不理它,隔些日子信手一翻,一眼瞅見盲點? 閱讀《先忘後記人生整理術》之初,大快嘎眯心,這麼說又不太對勁,莫名地曲解作者苦心。然而,作者也說,人各自有其選擇性遺忘,每個人忘與記的重點不盡相同,並造就咱們的個性,因此,我決定忘掉不利本人的供詞,只記得有利的部分作為呈堂證據... ...(略) 「忘記」,是E世代記憶達人非具備不可的能力,任你記憶力再高強,也抵不過電腦的儲存能力。任你博學強記,人腦勝過電腦幾希矣,重點不在於記憶,而在於遺忘,是遺忘讓我們有別於 Save 加 Safe 的電腦,是遺忘賦予我們人性及個性。腦海中的橡皮擦,正足以擦拭雜沓的知識性垃圾。 書中提到為何回憶總是最美、淨化心靈、沉澱及冷卻之必要、藉負面故事以毒攻毒… …並非全新立論。然而,作者勇於挑戰約定俗成的「記憶力重要性」,力倡「忘卻力」的優點,並將歷年相關文章集結成冊,也算厥功至偉。內容不全在忘與記打轉,談論中途穿插不少獨到的看法,比方「專心一意並不好,一心多用才是內心所期盼的。」讓我笑了,同時我也相信,不認同者所在多有,然而,閱讀後,如何讓遺忘力發酵,並重新演繹,正是讀者的樂趣所在。 作者不只一次提到知識性便秘的荼毒,也提到遺忘力的功勞,至於該如何有效率掃除不必要的知識障礙,卻只有點到為止,好似花了許多工夫告訴你知識壁癌的可怕,也告訴你除之而後快的好處,卻忘了傳授施工細則。總之,觀念新鮮,如何在睡眠與大腦自行遺忘之外,〝有意識地進行掃除整理〞,卻只有一語帶過,這是個人覺得可惜的一點! 上瑜珈時,呼出長長一口氣,老師卻還沒數秒完畢,只好用力擠出深層的那口濁氣,正當你以為休克之際,換來的吸氣,卻有意想不到的清新與神清氣爽。呼吸是與生俱來的交替能力,有捨,才有得;有進,也要有出;有吃,也得拉個徹底。 為什麼我們總強調記性,卻不認同遺忘的優點?我們總說「忘記」,只擔心忘記所帶來的不便,卻沒注意到,「忘」後面,何以有那個「記」字?是不是需要相當的「忘」,才有不可思議的「記」? 此外,作者還有什麼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呢?噢,容我遺忘先,改天記起來的,才是本人「忘卻力」發揮作用後的珠璣所在。健忘,是為了更好的記性。讓我們共勉之,共忘之,共記之! 節自: http://tw.myblog.yahoo.com/camille-tsai/article?mid=57829&prev=-1&next=57770
讚
回應
分享
月光魚悅讀
寫了書評。
外山滋比古在這本書裡大力為「遺忘」申冤,先以理論說明遺忘的好處,再佐以實例證明遺忘帶來的正向力量。在深究作者的遺忘論前,任誰也沒想過一向被人唾棄的忘性,竟然也有出頭天。哼~這下誰還能理直氣壯地說:健忘無用!善忘明明就有其大無比之用處,不信?先看看再說吧! 作者認為遺忘與記憶乃一體兩面,如同呼吸一般,若沒有遺忘,記憶力就不存在;若沒有遺忘,記憶力就無法發揮。呼吸,先呼再吸,遺忘不在記憶之後,而在記憶之前,先忘(呼)後記(吸)。這觀點頗妙,頗有道理,腦袋放空,清除多餘記憶垃圾,有助於記憶的吸收及存放,大幅提升工作或讀書效率。 在這個資訊俯拾即是的科技時代,腦袋瓜幾乎無時無刻都在接收新知新訊,沒時間消化的結果,於是就有了知識性代謝症候群及知識便秘症的產生,這兩種症狀的處方關鍵在於遺忘。如果沒有自然遺忘的「天分」,要怎麼做才能遺忘?首先要摒棄對「遺忘性惡說」的偏見,再來進行選擇性遺忘,去蕪存菁後,記憶空間自然而生,該忘的忘了,該記的也記了,遺忘與記憶雙贏,受惠的是先忘後記人生整理術的實踐者。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遺忘是為了記住更多的東西。連論語學而第一篇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都可以被拿來做有力的佐證,作者將之另解為要透過休息、遺忘,才能學習到知識的精髓。這麼解釋也可通,拾古人牙慧並加以延伸引用,亦是書讀百遍意自通,遺忘、沉澱而後記憶的典型佳例吶! 又最適合進行遺忘+思考作業的場所及時機為三上三中,馬上、枕上、廁上;入浴中、旅途中、集中。對照極富說服力的論述及實例,更加深無時不放空之讀者我的認同感,放空的重要,由此可見一斑。 來吧!各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不要只知埋頭苦幹,一起來做全民遺忘運動吧!放空、沉澱、再出發,將使你消失的靈感再現,遇上的瓶頸不見。既然先忘後記能讓人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讓我們一起奔向忘卻的雲端,Let’s go!
讚
回應
分享
johnptc
寫了書評。
擁有過目不忘的金頭腦應該是人人稱羨的優點,但如天才般的記憶力根本不是萬中選一可以形容的,只能說擁有的人是註定的天之驕子,一般人就不需要特別羨慕了,既然如此,一般人應該怎麼看待「記憶」這件事?該記得多少才好?如果遺忘了又該如何自處? 開始閱讀《先忘後記人生整理術》之前個人覺得討論記憶這件事實在不是容易的事,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的科學證據能告訴我們關於人類記憶完整的秘密,於是以成果論,大多數的人都會認同記得越多越好的觀念,一般常見到各種專家意見也多主張應當增進記憶力,作者外山滋比古提出的「先忘後記」在普世的價值觀中,無論對錯,倒是給人另類思考的一面。 作者舉例「呼吸」,先呼再吸,必須先做必要的排除,才能再吸進新鮮的空氣,就如同記憶與遺忘之間的關係,相對而互補。姑且不論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反對者大概會提出另一種說法,沒有先吸進空氣如何能有東西可以呼出來,但不可否認,接下來的說明點出了人類擁有「遺忘」能力的重要性,譬如電腦,只要有電力供應,只要沒有毀損,記憶力永遠是滿分的百分百,人腦完全比不上,不同的人腦則各有高下,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記憶與遺忘的比例,而擁有遺忘的人腦表現並不比電腦來得差,這不是證明了不是滿分才是最佳結果?有了遺忘能力的人才有獨特的個性,而非像電腦一樣,儘管擁有超人記憶力,但一成不變的記憶,畢竟只是一種死的紀錄,無法活用而視情況變化。 聽起來有點玄,也像是為記不得的人找個台階下,不過作者舉的一個例子倒是讓人豁然開朗,幾乎每個人都學騎過腳踏車吧,應該多數人也都跌過、摔過,在一次又一次練習的過程中,我們除了記住成功的部份之外,相對的也忘記失敗的經驗,把好的留下來,去掉不好的經驗,就這樣學會騎車,這就是遺忘的好處,如果腦袋充滿了失敗的記憶,恐怕錯誤的過程將會不斷上演,想要順利學會騎車就不容易了。 雖然文案提到用「忘卻力」整理腦袋,可以讓學習、工作效率加倍,單純這樣的說法不容易瞭解,但是若說透過選擇忘記來做學習及工作的調節,就不難解釋所帶來的效果,書中另一個例子是情緒之下寫下的email,若經過一夜沈澱之後,重新看過再做過修正後寄出,往往可以避免因為情緒所造成不適當的結果,這就是忘記當下的心情與情感後所帶來的效果,相信也是許多人曾經用過的方法,兩相對照之下,是不是發現,或許我們也曾使用過「忘卻力」的力量來改善某些事,只是自己也不自知罷了。 牽涉到如何記憶,如何選擇這樣的題目,我想沒有一本書可以提出適用所有人的標準答案,這些都可以用來參考,但還是要看個人的狀況來調整,作者提出「不作筆記比較好」的主張,我相信在知識吸收的過程中,全心全意用來做第一手的吸收是最佳的狀況,比起分心去抄寫筆記,不如把握第一時間去獲得知識來得有效,但是科技的進步也帶來了不同的好處,方便的錄音設備,容易使用的輔助工具,都能對使用者提供相當程度的便利性,又何妨一試?有人可以集中精神做最好的吸收,有人天生注意力不集中,必須使用筆記等輔助工具,找出適合自己的組合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 總之,如同書名所揭示《先忘後記人生整理術》談的是對「人生」的整理,作者帶給我們的雖然是提昇效率的方法,但更是一本面對人生的參考書,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滿分的記憶並不是最佳的結果,不要試圖記住所有一切,遺忘並不可恥,也不可憐,篩選過的資訊,能夠有效運用的資訊才是有意義的資訊,能對人生提供最有力的幫助。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外山滋比古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平安文化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12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