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Readmoo 分享書
分類總覽
網路趨勢與現象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一群打亂長尾、扼殺文化的業餘者
3.6
/
18
作者:
安德魯基恩
出版社:
早安財經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867458988
出版日期:2008/04/03
選擇網路書店
博客來
TAAZE 讀冊生活
PChome 24h書店
誠品網路書店
社會
圖書資訊學
資本家
人類
社會科學
電腦與科技
管理與行銷
媒體與傳播
D7
網際網路
完讀書評
4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taihung
寫了書評。
作者點出了 web 2.0 最令人詬病的地方,同時也憂心忡忡的擔心再這樣下去,我們的知識經濟體系可能會被瓦解。我覺得作者都是以最極端的角度來看待 web 2.0 時候所謂的個人出版 (blog, wiki...),實際上會如何還不曉得。不過再怎樣,應該不會像作者想的那麼慘才對。
讚
回應
分享
arthur@tp
寫了書評。
買下這書時,原本以為它是打算談談部落格的未來發展,甚至是商機,真的打開才曉得這誤會可大了!完全是180度的大翻轉,與其說它是警示意味強烈,毋寧稱之為敵意甚強的一本書,不僅僅是部落格,舉凡跟 Web 2.0沾上邊的,諸如長尾理論、Wikipedia、Google等等,幾乎都有給流彈掃到,無一倖免。算起來,這還真是本怨念極深的書啊! 原來的書名是The Cult Of The Amateur: how today's internet is killing our culture,翻成中文該是「業餘者教派:今日的網際網路正在殘殺我們的文化」,中文書名翻成《你在看誰的部落格?》顯得有些文不對題了~然而真要是翻成前者,那書名給人的印象卻又偏向是篇嚴肅的論文會給的命題,是我大概也不會想碰吧!改書名的理由可以理解,但並不代表我可以接受這種帶有詐騙意味的書名,就算要另取書名也該與實際的內容有所契合,而不是變成釣魚的餌,生意是做長久的,別以為讀者會永遠當笨蛋,多上鉤幾次當心你的餌就不管用了。 正如同英文書名所表達的,本書的作者 Andrew Keen 批評 Web 2.0 所指稱的群眾智慧根本是一派胡言,不過就是幾個業餘臭皮匠的組合,哪裡可能真的取代一個諸葛亮。然而就因為大家當真認為臭皮匠聯盟足堪替代諸葛亮,反倒讓這些各行各業的諸葛亮,比如說淘兒唱片、資深記者等,因而消失、失業了,於是作者為之發出不平之鳴,並開始憂慮起網際網路將會造成固有文化的式微、毀滅云云。雖然不能說這是個假議題,要是網際網路按照他所說的往下發展,最壞確實是有可能發生這樣的狀況,只是個人以為這也悲觀得稍嫌危言聳聽、杞人憂天了點。 首先想釐清的是,所謂的「專家」和業餘者之間的專業差距究竟有多大,因應各個不同的行業、領域,我想是會有所差異的吧!單就音樂來說,什麼叫做音樂的專家,或許稱為行家會更適切些?只要聽得多、懂得多就算是行家嗎?藝術的賞析往往是非常個人、主觀的,一張CD也許讓某甲驚為天人、如獲至寶,卻也可能被某乙視之如敝屣,淘兒唱片店員的推薦正對了你的胃口,並不代表它滿足每一個顧客的需求。遑論所謂的專家往往也不過是足以從事那份工作的人之一,也許有其他的人學養、閱歷更豐富,只是不願或無法取得這份工作罷了!那麼,他們在部落格上所撰寫的文章就一定比淘兒推薦的差嗎?不見得吧!更何況任何一位專家在修練完成之前,不也都是一個業餘者嗎?總不是生而為專家的嗎?有時候會覺得越無知的人往往越仰賴著專家的權威,一旦你跨越那道門檻才會發覺其實專家也不見得真那麼專家。 當然,其他好比說航太科技、高等數學這類的專門知識,專業的門檻當然是比較高的,專家和業餘者間的界線或許是可以區分清楚的。這個部分牽扯到的和上面的專家推薦又不相同,主要是針對維基百科(Wikipedia)正確性的質疑。只要是了解維基條目產生模式的人應該都清楚,維基雖然提供了一個共同編修的機制,讓錯誤的訊息有機會被後續的人改正、完整,光正常的使用就可能會有一段時間,條目內的資訊是錯誤的,更別提有心人士的故意破壞跟增刪了。無庸置疑的,數十萬筆條目當中勢必有部分條目內容是有疑慮的,也因此你是無法如同對待大英百科全書一樣的信任它。(即便是大英百科全書,內容的準確性也是受到質疑的。) 可是,只因為這樣就要完全否決它嗎?那也未免過於武斷,畢竟維基提供了過去百科全書無法涵蓋的廣度和內容;部分是時效性的緣故,一本百科全書的編纂可都是以年計的,即便是推出了網路版,專家們的時間仍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次將新增條目編撰完成,就算寫完可能也還得花時間開會編審,時效性一定有差。況且有些條目還可能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而遭到忽略,然而在維基百科上頭卻沒有人在意這些,你可以在上頭看到各式各樣的鮮奇內容,和傳統百科全書相比,只能說各擅勝場。維基的信賴度也許略低但卻可以獲得過去無法取得的內容,要是你把它當成是一個解答問題的起點,適度地去驗證,這些以業餘者力量所完成的百科倒沒有作者講得那麼糟。 另外是關於條目內容專業與否的爭議問題,有些明顯可以看起來是故意惡搞,但有些其實是牽扯到個人利益、學派之間的意見分歧,某些議題往往是爭論不休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即便是該領域專家說的也不一定就是對的,這就算是傳統百科全書也無可避免,如果要將之引用在論文等用途上,本來就該善盡考證之責,而不是將所有文責都推卸給維基。說到底,維基百科就是一種工具,它不完美卻也不是一無是處,而且根據期刊《自然》的評比,維基百科的錯誤率和大英百科全書相差也沒有想像中大,是好是壞就看你怎麼應用它了。 「長尾理論大錯特錯!」這確實是個挺聳動的話題,探出頭的長尾理論似乎成了很多人敲之而後快的地鼠,只是這本書部分針對長尾的解讀,明顯看得出來是對長尾理論的斷章取義。Web 2.0 鼓吹素人生產內容,可是當越來越多的垃圾充斥在網路上,多到你搞不清楚哪些是垃圾、哪些是資源的時候,或許會讓人對網路開始產生一種抗拒,只不過我相信生命終究會自己找到出路,網路畢竟是由人所連結而成的,仍舊存在著搜尋重要資訊、文章的需求,在去專家化的同時,自然也會衍生了另一批新專家,至於這些新專家究竟是人、是機器就不得而知了。還有一點就是,書中多次引述到Web 2.0,但定義上有一些誤解之處,連 P2P 都囊括進來,就不知道是作者原本就寫錯,還是譯者譯錯了。 最後想說的是,這本書個人以為最值得一讀的反而是陳豐偉先生所寫的這篇導讀--〈Web2.0、長尾與歷史的終結〉,以上。
讚
回應
分享
橋街過客
寫了書評。
作者在本書中道出了很多事實,但我覺得沒甚麼啟發性。 網下世界亦有的是愚昧和不道德,網上世界亦有又有甚麼出奇呢? 作者似是對網路有種預想,身為「第一波網路淘金熱的先驅」,他預想網路會是一件在控制中的、內裡一切井井有條,擁有高質素的工具,但結果它卻發展成混亂和自由。 他的期望可以理解,但若網路真的如他所想的那樣,就會變成只有少數菁英在用、受到嚴密管理、重重審批的緩慢而欠缺生氣的小小世界,如同那些沒人看、面臨停刊,只能靠政治接濟的嚴肅文學期刊。 一種新科技若走這樣的舊路,我覺得絕對可惜。 再者,很多有意義的事物往往沒有很炫的外表,它們不是長篇大論,也不是只是專家精心打造就可以造得出來,這是作者所沒看到的珍貴一面。
讚
回應
分享
YJWang
寫了書評。
一個蘿蔔一個坑!!不過套句電影裡的一段台詞:「生命, 會自己找到出路 」,這也適用於持續讓這世界改變中的網路經濟體。
讚
回應
分享
出版社簡介
早安財經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35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