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養生:老中醫教你吃什麼,怎麼吃?
追捧養生大師,不如聽聽老祖宗的養生智慧; 86句飲食諺語,讓你學會所有關於吃的健康法則。 養生之道在於吃, 吃什麼、怎麼吃,不過是一句話的事。 ☆最好的食材是藥材—吃對了不僅可以留住舌尖上的美味,還可以滋養補身,祛病防癌,美容養顏,解鬱安神。 ☆最好的廚房是藥房—有些食物看似簡單,卻大有營養;有些食物看似普通,卻有驚人的療效;有些食物雖然全身是寶,卻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有些食物搭配得當,則營養加倍。 ☆最好的養生在於吃—吃什麼很重要,怎麼吃更重要! 中國傳統醫學博大精深,老祖宗順天時、應地利,從日常的飲食生活中,凝煉成了諸多關於飲食的養生諺語。 這些諺語順口、精煉、生動、通俗易懂、便於記憶,都是「吃」出來的智慧結晶。 只要記住書中老中醫點評的86句飲食諺語,「食」在健康從此變得更容易。 ★內文試閱: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蘿蔔保平安 現在生活好了,人們的飲食水準有了很大的提升,大魚大肉就是生活水準提高的象徵之一,那為什麼還不能敞開胃口吃這些肉類呢?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大多吃的是豬肉。豬是雜食動物,在對食物進行代謝分解時,會把無法代謝掉的垃圾物質,一部分儲存在脂肪層,一部分儲存在內臟組織之中。因此,我們在吃相應部位豬肉的同時,儲存在其中的垃圾物質也會吃進我們的身體。人的身體有一套機能,會將這些垃圾物質以痰的方式排出體外。 牛和羊都是食草動物,牠們體內的垃圾物質會比豬肉少。而魚類,蛋白質含量多,對身體滋補作用很明顯,但過量攝入,會使身體營養過剩,經常食用,會出現流鼻血等症狀,這說明飲食太好了,所以上火了。 清朝有一位名醫叫程芝田,他在自己所著的《醫法心傳》中提到「肥人氣虛多痰,瘦人血虛多火」,所以,我們應該根據自身的體型選擇不同的進補肉類方法。 胖人可以少吃豬肉,多吃一些牛、羊肉,陽氣足,濕氣才容易散發,持續下來,虛胖的狀況會減輕;身材較瘦的人,因為身體中陽氣足,血虧,多吃一些豬肉,陰陽平衡,會使身體的機能更為健康。 前幾天,一個滿面焦急的媽媽來找我,說孩子剛發燒痊癒。因為孩子生病胃口不好,身體虛弱,她就給孩子吃魚吃肉,想著給孩子補回來。結果適得其反,孩子又開始發燒。這是怎麼回事呢? 對於剛剛疾病初癒的人,尤其是小孩子,身體仍然是氣血虧虛,吸收不了太多高蛋白的營養物質,這樣大魚大肉的進補,肯定是行不通的。 下面,我再來說說白菜和蘿蔔。 這兩種蔬菜雖然清淡無味,卻是名副其實的「長壽菜」。 蘿蔔生食、熟食都可,它含有芥子油、澱粉酶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加快胃腸蠕動和止咳化痰的作用,《本草綱目》稱之為「蔬中最有利者」。 白菜同樣是眾多家常蔬菜中營養最均衡的蔬菜之一,俗話說「百菜不如白菜」,它含有百分之九十的植物纖維,能促進胃腸的蠕動,還含有凝血止血酶,可以預防中風。最重要的一點是,白菜中所含的熱量很少,不會引起熱量儲存,鈉含量也少,能夠減輕心臟負擔。中老年人不妨多食用,想減肥的人士,也可以適當多吃一些。 益腎強腰吃核桃,益氣補脾吃紅棗 核桃與扁桃、腰果、榛子並稱為「四大乾果」。核桃既可生食、炒食,也可榨油、配製糕點、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