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續編(簡體書)
5
/
1
作者:
葛兆光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7108042781
出版日期:2012/12/01
選擇網路書店
PChome 24h書店
完讀書評
1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光吉
寫了書評。
《思想史研究講錄續編》的預設讀者群跟《思想史研究講錄》不太一樣,《講錄》的讀者是碩士生,而《講錄續編》的讀者是博士生。葛兆光說,大學學基礎;碩士學方法;博士學視野,因此《續編》從四個主題來展示一種研究方法的視野。 主要的論述方式是先切入問題,討論核心文獻,再加以分析討論。 第一講談到關於宋代的分期問題,以內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論」為引,再闡述歐美漢學家對於宋代分期的推測,最後核心文獻是包弼德《斯文》,簡介其理論內容,再加以評析,提出問題。 第二講以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為中心,探討宋代理學史的長期研究現象,指出大部分研究者注重在理學的理論,卻並未與歷史、政治結合,將歷史人物放置於當代史境去探討,也因此而誤讀了許多文獻,進而推展出頗有漏洞的研究。 第三講以溝口雄三為日本中國學的「前近代」、「亞洲出發思考」、「作為方法的中國」三種理論作一分析與討論,探討日本學者在日本當時的國族意識以及社會背景下所發展出的三種中心史學思考(日本本國史、亞洲史、世界史),並解說了脫亞與否之間,中、日、韓三者對待彼此的關係與態度。 第四講是清代學術史與思想史的分析,以艾爾曼《從理學到樸學》一書為中心,發現清代研究者在面對考據學時的微妙態度(例如艾爾曼將這種應為研究方法的學門視為類似文藝復興的新聲),進一步指出,在清代研究者雖然時常將學術史與思想史混雜研究,實際上必須建立明確的分際,不可將學術史等同於思想史。如果認為樸學等學術與思想的進程有所關聯,那就勢必得「面對為何19世紀末,才出現真正思想史改變」這樣的疑惑。 對學術研究新手來說,這樣的書真的是夢寐以求卻又顧盼難得,大部分人都不認為博士生也是需要訓練的,但又要求博士生必須理解某些較為艱澀的理論說法,在沒有系統性的訓練下,許多博士生只好成為生產線的一員,孜孜矻矻地疊床架屋,卻始終無法得到研究的精髓與某種樂趣。 尤其是代後記,述及學術書評與研究史寫法,對於所有文史研究生來說更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時感到非常欣喜但也非常憂慮。台灣的研究環境早已沒有優勢(我指的不一是資源,而是研究環境與研究成就),想想我是過得太過安逸了。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葛兆光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4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