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送信人
<內容簡介> 為人送信,傳遞信息。這是他的工作。他以為,等到分派今生的?正名號時,「送信人」這個頭銜將會雀屏中選。他喜歡這個名字唸出來的聲音,更期待獲得這分殊榮。不過,今夜他並不是來送信或收信的……他是要去森林中的空地,他熟悉的老地方,就在茂密的松樹林後面……他需要一點點隱私,來思索他對自己的新發現:他必須找個隱密的地方,悄悄的測試一下,解決心中的恐懼,理解它所代表的含意。 麥迪剛來到村裡的時候,是個愛使詐、打架的小男孩,喜歡自稱為「強中之王」。在失明但有遠見的「先知」調教下,麥迪成為光明磊落的年輕人,往返奔波,替人送信。近來他所居住的村子發生了一些古怪的變化,原本歡迎外人並以此自豪的烏托邦社區,竟決定不再接納外來的難民。村中領袖委任麥迪,讓他穿越危險的大森林,向外傳遞邊界即將封閉的消息。在圍牆砌起之前,他還兼任另一項使命:說服先知在外執行任務的女兒綺拉,隨他一同返村團聚。可是,大森林已不再友善,麥迪必須冒險克服重重險阻才能完成任務,而他唯一的憑藉,只有剛剛發現卻還無法解釋或理解的獨特天賦。 《森林送信人》讓我們看見理想國的墮落與復活,再次驗證人類文明不斷滅亡與新生的歷史循環。大森林象徵人心,人心無私時,大森林欣欣向榮,萬物共生;人心變得自私時,大森林也將毀壞…… ★ 內文試閱: .理想國四部曲 總導讀 追尋親情的烏托邦 張子樟(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 經過漫長二十年的積澱,先後於一九九0年與一九九四年以《數星星》(Number the Stars)和《記憶傳承人》(The Giver)兩部作品,兩次榮獲紐伯瑞金牌獎的青少年小說大家露薏絲‧勞瑞(Lois Lowry),終於在二0一二年,七十五歲高齡時完成理想國四部曲。《記憶傳承人》於一九九三年出版後即好評不斷,不久就得到紐伯瑞獎;二000年完成《歷史剌繡人》(Gathering Blue);二00四年我們讀到《森林送信人》(The Messenger);二0一二年《我兒佳比》(Son)問世。 細讀這四部作品,讀者可把它們歸類為反烏托邦小說,雖然每個故事各有主角,也可獨立,但基本架構仍然有連結之處。譬如首部曲《記憶傳承人》的主角喬納思逃離同化社區,放棄受領者的身分,他的生死成為一個謎。作者在二、三部雖沒有直接點明,但聰明的讀者細讀時,不難發現書中的另一村落樂土的領袖,就是大難不死的喬納思。到了第四部曲時,喬納思與綺拉結婚,卸下領袖重擔,主角換成克萊兒與佳比母子。克萊兒在同化社區裡,身為孕母,因為未服用藥丸,竟一直思念編號三十六,即被喬納思帶走的嬰兒佳比,於是決心遠離家園尋找兒子。 好的少年小說總不離親情、友情、愛情的宣揚,這四部曲尤其強調親情。在首部曲中,主角喬納思是孕母所生,與所謂的「父母」毫無血緣關係,因此與家人互動時,彼此言語僵硬,不含情意。他在接受記憶傳承訓練時,反而嚮往為長者慶生的畫面,渴望可以擺脫制式的生活,以獲得真正的親情滋潤。他的出走當然也受到傳授人親生女兒蘿絲瑪麗(Rosemary)自求解放的影響,因為他們父女展現的是大愛。後來喬納思從未提到他形式上的養父母,對自己的養妹也只是輕鬆帶過,因為他追尋的也是人類大愛。 對於熟悉《記憶傳承人》的讀者來說,《歷史剌繡人》的情節似曾相識,同樣是閉鎖型的社區。社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