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小傳(精裝)
The Great Gatsby
我想起三個月前初次來到他這棟豪宅的那夜, 當時草坪和車道上擠滿多少張面孔, ──而他就站在那道台階上,與眾人揮手道別, 心裡藏著那個純潔的夢。 1920年,費茲傑羅出版第一部作品便在文壇一舉成名,接連兩部小說也大獲好評,但是四年之後費茲傑羅卻交出很不一樣的作品,這部小說一開始的書名為《特里馬奇奧》,還在校樣階段就經過大幅度修改,最後的新書名定為《大亨小傳》。 故事是由初出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尼克來敘述。尼克懷抱著夢想來到紐約,認識了住在隔壁的神秘大亨蓋茲比。剛開始尼克對蓋茲比夜夜笙歌感到不解,後來才理解到蓋茲比心裡其實也藏著一個夢想,而唯一的牽掛竟是海灣對岸那盞小小的綠色燈光,因為那裡住著他心愛的黛西。 但蓋茲比的美夢終究是幻夢一場,璀璨僅是一瞬,痴戀換來的是幻滅與悲劇。 這本書一開始賣得很差,在費茲傑羅生前,還賣不到二萬四千本,但是在他過世之後,《大亨小傳》被認為是他最傑出的作品,而且是最傑出的美國小說,到了二十世紀末期,更被列為百大小說之中的佼佼者。 出版緣起 經典文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資產,也是人文素養紮根的基礎。 經典文學已成為國外校園指定閱讀,在圖書館借閱前十名的書目中,大半皆屬經典文學。但在台灣卻因為缺乏清晰易讀的好譯本,讓讀者覺得難以親近,久而久之便興趣缺缺。 根據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所長賴慈芸教授的研究,國內目前現有的經典文學譯本存在許多問題,首先在流派上主要是傳承一九三○年代茅盾、李霽野的「歐化派」(強調貼近原文),因此以今日的閱讀標準來看就顯得拗口;其次在出版實務上,早期許多出版社以譯者假名或者不掛譯者的方式,陸續推出經典文學譯本,這是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所導致的「不得已」手段,然而到了現代,出版社並未還原譯者的名字,甚至因為譯本互相抄襲刪改,根本已經不知道源頭是哪個譯本了。 可是讀者並不知道這個背後因素,讀到的經典文學都覺得行文艱澀、用詞過時,因而認為經典文學「很難懂、不好讀」。有鑑於此,遠流和師大翻譯所合作進行【經典文學新譯計畫】,欲以貼近當代的語言文字賦予經典文學嶄新面貌,務求人人皆可輕鬆閱讀。 這個計畫已經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今年正式開跑進行,也開始討論書單及發譯,譯者皆是經過專業翻譯訓練的譯者,大部分也都是師大翻譯所的學生或畢業校友。今年五月初,遠流及師大翻譯研究所還特別舉行針對譯者的說明會,希望讓每位參加此新譯計畫的譯者都能真正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因為譯者不只是語言轉換的文字匠,而是重要的媒介,每個讀者都是透過譯者的詮釋去讀每一本翻譯文學作品,所以譯者一定要對自己翻譯的文本有感情,一如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投射感情一般。 因此這個計畫的發譯過程也比較特殊,編輯會先通知所有參與計畫的譯者接下來要發譯的書單,然後譯者可以針對自己有興趣、有感情的作品提出試譯請求,接下來試譯完成之後,再由編輯和翻譯所教授決定哪本書是由哪位譯者來翻譯。 譯者除了要翻譯文本之外,還要寫一篇譯序,說明自己的翻譯策略之外,最重要的是,這個文本對譯者本身的意義,我們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突顯譯者的地位,讓讀者感覺到自己正在閱讀的故事是由一個活生生的譯者翻譯出來的,讀者不但閱讀原作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