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Readmoo 分享書
分類總覽
懸疑/推理小說
西方懸疑/推理小說
馭電人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馭電人
神探萊姆系列(9)
3.8
/
25
作者:
傑佛瑞.迪佛 Jeffery Deaver
譯者:
宋瑛堂
出版社:
皇冠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3327905
出版日期:2011/04/11
選擇網路書店
博客來
PChome 24h書店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回TOP↑
推理
小說
神探萊姆系列
實體書
(偵/懸) 歐美
傑佛瑞·迪佛
2星
2012
五顆星
文學:懸疑推理犯罪恐怖
完讀書評
8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雲漪
寫了書評。
勘誤表 https://sourcranberrie.pixnet.net/blog/post/219673 聽說鐘錶匠在這本裡又有戲份 我特地又把《冷月》挖出來再看了一次 發現錯字還真多啊~~ Anyway, 連著兩本萊姆系列看下來 我很難過,以後可能都不想再看迪佛的書了 不斷重複的逆轉模式教人彈性疲乏 好像他只有這麼一百零一招 萊姆系列的鑑識科學特色好像也停滯不前 整個懸疑的效果都擺在嫌犯想殺警的陷阱方面 對老讀者來說 想也知道最後終究只會是虛驚一場 該把這系列封進箱子去了吧...
讚
回應
分享
湛藍
寫了書評。
在《謎網》一書裡,驚悚推理大師傑佛瑞‧迪佛讓讀者見識到網路力量的可怕,給鎮日離不開網路的現代人投下一顆超強震撼彈。在《馭電人》裡則再次拿人類的依類性開刀,把話題延伸到網路的源頭-電力,比起《謎網》這本書更是讓人頭皮發麻不寒而慄。1889年白熾電燈劃時代登場,電力產業正式起步後,電源為人類帶來光明及文明進步,相對的人類對電的依賴性及需求也與日俱增。2003年北美發生史上最大停電事故,全市頓時陷於癱瘓及混亂,造成重大損失,證明電是當今人類絕不能缺少的能源,但也不得不承認我們活生生被電綁架,食衣住行通通離不開電。電梯按鍵一觸即發、大樓裡金屬旋轉門化身電擊器等等,看著小說裡電源淪為歹徒作案的工具,放眼四周生活環境隨處可見的金屬導電品,有種置身電擊的恐怖感油然而生。 故事分多條線路同時進行,在這集裡萊姆除了為來無影去無蹤的馭電人焦頭爛額外,還得分身跟他的死對頭,綽號「鐘錶匠」的職業殺手羅根隔空鬥智,另一方面萊姆每況愈下的身體也讓他重新思考人生。比起《人骨拼圖》,《馭電人》舖陳更加詭譎及紮實,刻畫人性的力道也更加深厚,而接近真實世界的話題,在日本海嘯後爆發的核能危機當下,小說裡針對電源議題的不同論述正巧提供讀者另個思考的方向及角度。 看完這本書,對電有了更深的認識,愈覺得可怕。0.1安培就能致命,而市售吹風機竟然是十安培,而電椅也只需要10安培,天呀!太可怕了!電就像顆不定時炸彈,你永遠不知道何時會災難臨頭。小說裡提到對付電的三大保命原則,很實用一定要記住,第一:儘可能避免接觸到電。第二:如果無法避免要懂得保護自己,穿上防電裝備,使用絕緣工具。第三:設法斬斷源頭,讓電源斷路。 傑佛瑞‧迪佛在一場座談會裡被問到創造過程時曾說:「我希望讓故事節奏扣人心弦,砰、砰、砰,連番驚奇,出乎讀者意料之外。」一語道盡小女子閱讀大師作品的感受,果真是一路驚奇連連猜不透,直到最後一刻才甘心放下書。傑佛瑞‧迪佛不愧被尊為「當代偵探小說界最耀眼的大師級作家!」《馭電人》絕對是推理迷不可錯過的極品,癈話不多說,立馬追神探萊姆系列書去! 摘錄自: http://tw.myblog.yahoo.com/piggy-home/article?mid=-2&prev=21013&l=f&fid=72
讚
回應
分享
jrue
寫了書評。
第一次接觸傑佛瑞.迪佛的作品,被《馭電人》的書名與封面誤導,以為它是比較偏向科幻類的小說,然而實際進入閱讀的章節,才發覺這個作者筆下的神探萊姆竟是如此熟悉,一查詢的結果原是《人骨拼圖》的系列作品,丹佐華盛頓與安吉莉娜裘莉的合力緝兇畫面令人印象深刻,而諸如此類懸疑、故佈疑陣,甚至牽涉心理分析或鬥智蒐證的情節,也是自己偏好的類型小說,所以在閱讀《馭電人》一書時,其實還蠻期待享受的。 《馭電人》其實就如書名般,主要的事件起源就在於"電",一度看了書裡關於電力的各項專有術語與知識介紹,會讓人懷疑起傑佛瑞.迪佛是不是從事過類似的職業,不經也佩服起作者在不同領域上所下的功夫,而所謂"馭電人"不是異能者擁有超人的能力,也不是魔術師可以憑空變化,而是駕馭電的能力超乎常人,更讓人驚恐的他只是與我們相同的凡夫俗子,武器不是有形的刀械槍枝,而是來去無蹤的電流,恐懼犯罪者的同時,或許我們更應該反思到的是"電"在現今社會的無所不在與不可或缺,而那更是可能成為每個有心人所利用的利器,兇手犯罪橋段所用的動機雖稍嫌老套,地球日、環保等議題對現代人來說聽多了難免無關痛癢,但它倒是成功的提醒了我們一件事,電是生命的基礎,卻也能奪命,或許也只有當它危及自身,才會意識到就在其中的恐懼。 而警探辦案的情節又不同於一般的推理小說,尤其是林肯.萊姆這個鑑識專家所講究的科學辦案與方格蒐證法,每個犯罪現場遺留下的蛛絲馬跡,都有可能洩漏了兇手的身分或成為破案的關鍵,只見每隔一段事件就出現的案件整理紀錄與歹徒側寫,讀者就像也在看著林肯.萊姆化驗室的線索白板,除了複習統整了所有過程,也頗有參與偵辦團隊深入其境之感,雖然在多重佈局的支線下,不難猜測出兇手是誰,還好一波三折的顛覆性結局算是增添了不少快感,而傑佛瑞.迪佛的讀心術專家系列作品也蠻引人好奇的,有機會或許可以嘗試看看。
讚
回應
分享
Joie Yuan@Readmoo
寫了書評。
第一次接觸迪佛的作品是"謊言迷宮"以及"謎網"開始有點每況愈下的錯覺 難道是因為神探萊姆不是我的菜嗎?! 這個以電之父愛迪生為構想的小說 其實算是鐘錶匠("冷月")故事的延續 雖然我沒看過 但不會影響對整個劇情的理解 大量的電流常識穿插其中 看得出筆者對於找尋題材創意上的努力 以及保有讀者自行判斷虛實線索的樂趣 對於辦案過程資料收集的整合框頁的重複出現 (pg.106~108 163~164 181~184 247~250 296~298 362~370) 我個人覺得繁瑣而多餘 如果是刻意的誤導更顯得綴飾 不夠聰明的讀者看不出蛛絲馬跡 夠聰明的讀者覺得智商受到侮辱 如果說"謎網"搭上網路題材 那"馭電人"算是搭上地球日的題材 只是這樣的元素加入偵探小說的故事裡 顯然沒有替懸疑驚悚程度加分的效果 書迷們認為呢?
讚
回應
分享
jbeichen
寫了書評。
「無論哪種電流,只要能應用在日常生活,就足以致命。」電流可致命是人人具備的常識,從小我們總被教導雙手潮濕時,千萬不可碰觸電源開關;發現旁人疑似觸電,切記要使用絕緣物品搭救,絕不貿然行事。不過隨著年紀漸長,手邊的電器或插座總是會短路壞上幾個,對於觸電的恐懼漸趨麻痺,停電才是比電擊更為貼切的災難。《馭電人》(Burning Wire)一書就像要喚醒遙遠的記憶,故事主題即為「電」的攻擊。受害者無一察覺踏入電流橫竄的陷阱,只因為踏上公車、按電梯按鈕,甚至碰觸金屬門把便立即喪命。紐約警局特別顧問林肯.萊姆再次接下破案重責,紛亂的訊息從科技雲端而來,卻無助找出兇手。這名駕馭操縱電流的狂徒,被懷疑與環保恐怖團體合流,幾次發信要求電力公司聽命,採取癱瘓國家運作的限電措施,以求宣揚「節能省碳」乃至除去電磁波危害的激進主張,否則將繼續以電流殘殺紐約市民。此外,遠在墨西哥進行的「鐘錶匠」緝捕行動,似乎也不樂觀,這一切讓萊姆陷入煩躁,深刻體會坐困病榻之感。作為林肯.萊姆系列第9本小說,作者所擅長的逆轉結局,並且將人事物歸納合一的寫作慣習,已很難再生驚喜。電轉化為行兇手法,堪稱本書安排最巧妙之處。駕馭電流是近代科學革命的里程碑,從科學工業至神秘奇想都有其蹤影:包括早期精神醫學的電擊療法、仰賴電力復生的「科學怪人」,還有交流電發明者泰斯拉(Nikola Tesla, 1856- 1943)的種種發明──電影「頂尖對決」(The Prestige, 2006)便是魔術師借助泰斯拉之力,創造完美戲法的一段虛構故事──實際上,世人所認知的泰斯拉,便仿若操弄電流的魔術師。電力已然為世間運作根本,當電流去向無法掌控,人世之存續便飽受威脅。這一種深入內心的恐慌,不只表現於書中人物,也會讓讀者忐忑不安。
讚
回應
分享
johnptc
寫了書評。
刀劍、槍械、炸藥、無一不能傷人,殺傷力越是強大,越難以駕馭,一顆砲彈發射出去之後,即使精準命中,又如何能控制造成的損害大小?若是施放毒氣,誰又能保證受害者有幾人?由此可見,兇器用的越「出神入化,匪夷所思」,代表的是兇手要嗎就是豁出去了,不顧一切,濫殺無辜,否則就是充滿信心,認為自己有足夠能力隨意操控所用的兇器,而拿垂手可得的「電」來當武器,雖然是歹徒,也只能讚嘆一聲「藝高人膽大」了。 當然,了不起的不會是歹徒,而是《馭電人》的作者傑佛瑞.迪佛,或者該說是神探林肯.萊姆,一起令人震驚的高壓電攻擊事件突然發生在紐約,造成一輛公車變成廢鐵,鄰近的行人、乘客凡是被高壓電波及者,重者成為焦黑的屍體,輕者也是三度燒傷,就在公車旁的變電所就是攻擊的起始點,只是光憑著一條裸露在外的電纜,林肯要如何找出真兇,讓真相大白? 如同其他林肯.萊姆系列作品一樣,作者從一開始就帶領著讀者隨著神探鑑識的軌跡而走,也牽動著緊張的情緒。使用「電流」作為武器,確實讓人情緒分外緊繃,畢竟那是每個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如果供給我們動力、能量,生活必需的電力搖身一變,不再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隨心控制的必需品,反而成為令人不可捉摸,而且會傷人的武器,一般人的反應應該就如同警探艾米莉亞一接觸到這個案子的反應一樣,開始疑神疑鬼,神經緊張,碰到任何金屬製品就會擔心上頭是否通了電,是否會帶來一陣令人恐怖的觸電感,或許還夾雜著肌膚燒焦的焦味,只能說,透過「電」這個神奇的武器,傑佛瑞.迪佛又寫出了一部令人著迷的驚悚作品。 追究起來,原來是因高壓電產生對人體影響而致病的電廠員工心生不滿而產生的報復行為,同時間,也可能有恐怖份子在背後操控,歹徒不斷提出要求,也在接連被拒之後,再三上演透過電力攻擊的戲碼,光是這火花飛舞的情節就值得讓人目不轉睛,但《馭電人》的情節不僅如此,同時間,林肯的宿敵,殺手鐘錶匠現身墨西哥,難得棋逢敵手的林肯怎肯放過逮捕他的機會,於是兩案同時開展,一次看林肯兩邊鬥智,恐怕連林肯自己也沒想到,兩個事件該要如何收場吧。 紐約事件在林肯及團隊的合作之下,案情逐漸明朗,能源產業畢竟是利益龐大的事業,因利益而生的糾葛難以避免,案件的真相也逐漸浮現,到底真相如何總是讀者最好奇的,傑佛瑞.迪佛從攻擊事件引出替代能源問題,加上恐怖份子包裝,把《馭電人》事件昇溫成令人不得不另眼看待的重大案件,從頭到尾就像個完美佈局,讀者只能照單全收還連連叫好,不得不佩服傑佛瑞.迪佛的寫作功力,只能用出神入化來形容,當最後結局揭曉,這樣的感覺更是強烈,只是我想每個讀者應該都是心甘情願的跳入這個坑吧。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電」不也是如此,許許多多的事物也不例外,可以是有用的,也可以是有害的,《馭電人》除了緊張驚悚的情節之外,特別讓人別有一番思考。
讚
回應
分享
miyabi1976
寫了書評。
拖拖拉拉好久,趁年假倒數第二天一口氣看完剩下的。有些類型小說會讓人看到類型小說新的突破點,狄佛的類型小桌則是類型小說該長成什麼模樣的完美示範,不多也不少。
讚
回應
分享
bagmanabu
寫了書評。
傑佛瑞‧迪佛在《馭電人》中,再次施展他的拿手好戲:除了在紐約市接連不斷發生、利用電為凶器的智慧殺人案件外,萊姆的死對頭「鐘錶匠」再度在墨西哥登場,兩地同時發生的案件情節以流暢的文字緊密交錯進行;緊湊同時附加大量案件資訊和一次又一次精彩而真實的刑案現場鑑識、萊姆和團隊對各種微物證據鉅細靡遺的求證及推理中間夾雜的美式幽默,不但挑戰犯罪小說愛好者的資訊吸收及判斷能力,也讓人完全陷入他精心安排的敘事陷阱,到故事後半我真是完全對情節的驚人轉折目瞪口呆,忍不住拼命回頭翻找自己漏掉的線索,這才發現作者對《馭電人》的多重佈局有多精心設計:情節中對美國警方及情治單位辦案流程深入淺出的介紹更讓我完全迷失在一大堆專業的鑑識及刑案術語、萊姆的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微物證據及推理資訊;緊緊抱著試讀本、腳底發冷地跟到最後雖然發現被傑佛瑞‧迪佛大大的耍了一回,但這真是讓人大呼過癮的被騙啊。除了精彩的犯罪推理,《馭電人》也觸及了一些熱門的議題,像是新世代能源是否真的有辦法在可見的將來全面取代現有的能源產生型態?在以政府的資源大力補助這些新興產業及公司,而不是先讓所有人產生節約能源的觀念或是改變現在沒有效率的使用能源方法,龐大注入這個產業的公部門資金是否有可能成為另一個被上下其手的灰暗地帶?另外,作者也精彩的諷刺了美國情治部門自911後,不顧人權而將國家安全無限上綱的作法,這樣的情治部門和所謂一切都在雲端的新科技概念結合,對上傳統一切資訊生於街頭的老式辦案手法時擦出的火花也十分精彩而發人省思。聽說在《馭電人》之後,「神探萊姆」系列將和另一個傑佛瑞‧迪佛筆下的知名主角「真人測謊機」凱瑟琳‧丹斯系列以兩年一本的速度輪流出書,這真是熱愛美式偵探小說者的福音啊,也期待萊姆在本書最後的改變能在其後的系列帶來更精彩的發展。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傑佛瑞.迪佛 Jeffery Deaver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皇冠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五顆星
21
0
蒐藏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39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