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Readmoo 分享書
分類總覽
文學研究
西方文學研究
堂吉訶德(上/下) 不分售(平裝)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堂吉訶德(上/下) 不分售(平裝)
(上下冊)
4.3
/
3
作者:
楊絳
出版社:
聯經出版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0814927
出版日期:1995/11/01
選擇網路書店
博客來
TAAZE 讀冊生活
PChome 24h書店
誠品網路書店
聯經出版
塞萬提斯
西班牙文學
文學-世界文學
小說/西方
文學:歐美
歐陸文學
〈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小說 novel
完讀書評
1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ckprodigal
寫了書評。
賽萬提斯的傳承
小說家無需向任何人交代,除了向賽萬提斯。──Milan Kundera 不朽的賽萬提斯 看了一個月的《唐吉訶德》,徜徉在唐吉訶德自以為的浪漫騎士精神。誰說《唐吉訶德》裡的笑點不合時宜?其實,現在看來,除了文字的運用有些過時外,其餘部分和現代暢銷小說實在是沒多大的差別:生動的人物刻寫、曲折荒謬的劇情故事、還有它那「反騎士精神的騎士精神」的批判精神,在在都說明了即使歷經數百年的歲月輪轉,《唐吉訶德》依舊是本值得一看的經典小說。 賽萬提斯,是《唐吉訶德》的作者,他本身的人生歷練就很豐富,或許就這部分來說,才能創造出唐吉訶德精彩的冒險故事。他出身微寒,自幼便隨父母四處遷徙,並因一次機緣得出使義大利,於是接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從此便對文學產生熱愛。之後從軍,但不幸於對抗土耳其的海戰中喪失左臂,在歸國途中,又被海盜挾持,成為奴隸,被賣到阿爾及利亞五年。回國後,展開寫作生涯,但因為自身的窮困潦倒以及殘疾,使得他在文學的路上受盡了冷嘲熱諷。直到《唐吉訶德》出版後,才成為一位永垂不朽的文學家。 《唐吉訶德》甫出便掀起熱潮,上至貴族,下至百姓,無不爭相閱讀。據說,當時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三世,有一次站在陽台上,看街上有一位年輕人手捧著一本書,還不時仰天大笑,便說:「那個人要不是瘋子,肯定是在讀《唐吉訶德》。」派人查驗後,果真如此。嗣後,更有許多文評家認為,英國的代表作家是莎士比亞,德國的代表是歌德,無庸置疑的,西班牙最引以為傲的作家肯定就是賽萬提斯了。 唐吉訶德浪漫騎士精神的背後 騎士文學起源於十三世紀的西班牙,原先是以詩歌的形式讚頌,到了十六世紀,這股熱潮演變成為帶有夢幻及浪漫的騎士小說。騎士精神,簡單來說就是謙卑、勇敢、忠誠以及榮譽。雖然和貴族一樣享有榮華富貴,但必須更懂得謙卑之道,為貧苦的人民伸張,言行舉止都要表現出關懷和體恤。 但《唐吉訶德》所給我們的,卻不如上述的那些。唐吉訶德抱持著騎士應有的熱誠在進行漫長的旅行,途中雖顛沛流離,不過他依然抱持著自己的初衷。但這一路下來,唐吉訶德的舉止、言談,或者更進一步說,他所代表的精神,卻與小說中的世界格格不入,使得原本看似浪漫美好的騎士精神,表現出如同笑話般的荒謬、諷刺。藉此,賽萬提斯狠狠的把騎士精神批判了一番。 不過,這種「反騎士精神」的論調,並非《唐吉訶德》一出來就有了。剛出版時,雖然引起一陣熱潮,但是並非因為它所代表的反叛精神,而純粹是因為唐吉訶德的與他僕人桑丘的痴黠交柔、愚慧相因。當時的文壇只把《唐吉訶德》當成是一個人發笑的滑稽故事,小販叫賣的通俗讀物,更以「不學無術」這句考語引用在《唐吉訶德》上長達三百年,可見當時的人是如何看待《唐吉訶德》這部小說。 直到《唐吉訶德》傳入英國後才漸漸受到重視,甚至還有評論家說:「賽萬提斯的諷刺用力過猛,不僅消滅了西班牙的騎士小說,連西班牙崇尚武俠的精神都消滅了。」至此,才有所謂「反騎士精神」的論調出現,但卻是以指責的語氣。時至今日,那些崇尚武俠與浪漫騎士的精神漸漸離我們遠去,甚至因為現在所處「後現代」的批判精神,使得看唐吉訶德的諷刺,似乎已不再認為他們當初所說得過猛,反而還有些認為「力不從心」的論調出現。 除了對「騎士精神」反思之外,亦有人認為,小說中唐吉訶德、僕人桑丘還有他們的坐騎「駕馭難得」和老驢,是在顯示出西班牙自一五八八年,無敵艦隊遭英國擊敗,每況愈下的國情,賽萬提斯似乎有意無意的點出了這樣的警訊。 總之,不管賽萬提斯自己如何定位唐吉訶德,感謝約翰生為我們這些廣大的讀者精確的描述出看《唐吉訶德》的心態:「唐吉訶德的失望招得我們又笑他,又憐他。我們可憐他的時候,會想到自己的失望;我們笑他的時候,自己心裡明白,他並不比我們更可笑。」 被貶低的賽萬提斯傳承 《唐吉訶德》在西方的文學世界裡,一般被視為現代小說的濫觴。此外,挪威諾貝爾學院提出古今一百部名作,由米蘭‧昆德拉等當今一流作家評選,《唐吉訶德》更獲選為世界最佳小說。從而觀之,《唐吉訶德》所帶給世界的,並非只是上述所說的批判騎士精神,或是唐吉訶德、桑丘的冒險故事,而是一個更偉大的小說傳承。 在米蘭‧昆德拉的文學評論集《小說的藝術》中,有一篇名為〈被貶低的賽萬提斯傳承〉便揭示了在《唐吉訶德》背後的偉大使命。文章的一開始,在探討人的「生活世界」(die Lebenswelt)的消失,從兩個面向:一個是科學,一個是笛卡爾哲學。前者將世界簡約為技術與數學探索的單純客體,將生活的具體世界排除在他們的視野之外;而後者笛卡爾,把人類提升為「大自然的主宰者和佔有者」,對於種種超越人、勝過人、佔有人的力量(那些技術的、政治的、歷史的力量)來說,人成了一個單純的物體。而這兩者都會使得人的具體存在,不再具有任何價值,也就是說,人的具體存在被預先遮蔽,被預先遺忘了。這種情形,就是海德格所說的「存在的遺忘」。而小說的功用,就是要對抗這遺忘: 小說自現代伊始,便恆常而忠實地陪伴著人。「認識的激情」(胡塞爾視之為歐洲精神的本質)於是佔據了小說,讓小說去細細的探索並且保護人的具體生活,對抗「存在的遺忘」;讓小說可以永恆關照「生活世界」。正是在這種意義下,我能理解並且贊同赫曼.布羅赫執拗的重複:發現那些唯有小說才能發現的事,這是小說存在的唯一理由。一部小說如果沒有發現一件至今不為人知的事物,是不道德的。認識,是小說唯一的道德。 藉由這特有的邏輯,海德格發現了存在的種種面向:小說和賽萬提斯的同時代的作家一起,它提出的問題是何為冒險;和福樓拜(Flaubert)一起,小說探索了當時仍無人知曉的日常生活土壤;和托爾斯泰一起,小說俯身探試非理性如何介入人的決定和行為。小說和馬賽爾‧普魯斯特一起,探測那無法捕捉的過去時刻;小說和詹姆斯‧喬伊斯一起,探測那無法捕捉的現在時刻;小說和湯瑪斯‧曼一起,質疑神話扮演的角色。諸如此類,諸如此類。透過小說得探索,人們才能更貼近這大千世界,或是自己的心靈深處。 除此之外,《唐吉訶德》這部小說,也為後代眾多的小說作品,揭示出小說的本質: 賽萬提斯這部偉大的小說想說的是什麼?我們有大量的文獻在討論這個主題。有人聲稱在這部小說裡看到唐吉訶德對於含煙帶霧的理想主義進行理性主義的批判,也有人說在裡頭看到對於這個理想主義的歌頌。這兩種詮釋都是謬誤的,因為他們想在小說的基礎上尋找的,不是一個提問,而是一個預設的道德成見。 也就是說,小說的本質並不是如評論家所說的非P即Q,而很有可能是既非P亦非Q,或是既是P又是Q;更有可能的,他並非P和Q即可涵蓋的,而還牽涉A、B、C,或根本什麼都不是: 小說的精神是複雜的精神。每一部小說都是對讀者說:「事情比你想像得複雜。」這是小說的永恆真理,但是在簡單快速回應的喧嘩之中,這樣的真理越來越少讓人聽見了,喧嘩之聲先問題而行,並且拒斥了問題。對我們時代的精神來說,要嘛是安娜有理,要嘛是卡列寧,而賽萬提斯卻向我們訴說著知之不易,告訴我們真理是無從掌握的,可是他老邁的智慧卻看似笨重累贅又無用。 《唐吉訶德》展現出小說複雜的本質,為現代文學開啟了另外一條嶄新的路,不斷對抗「存在的遺忘」的異途,正是它之所以偉大的根本原因。 曾有人問昆德拉,如果連未來在他的眼裡不具任何意義,那麼他依戀的是誰:是上帝?是祖國?是人民?還是個人?他的回答既可笑又真誠:我什麼也不依戀,除了賽萬提斯被貶低的傳承。 結論──小說家(ROMANCIER) 最後,請容許我在引用一段米蘭‧昆德拉的文字,做為最後的總結: 小說家不會奢言它的概念。他是一個發現者,他摸索著,努力揭露某個不為人知的存在面向。他不會為自己的聲音著迷,卻會為他追求的某個形式著迷,而且也只有回應他夢想的需求的那些形式,才會成為他作品的一部份。 作家把自己放在他的時代、國族的心靈地圖上,也放在思想史的心靈地圖上。 只有在歐洲小說的歷史脈絡裡,我們才得以捕捉一部小說的價值。小說家無需向任何人交代,除了像賽萬提斯。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楊絳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聯經出版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17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