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Taking Pictures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4455584
<內容簡介> 這些故事像是一根針,刺進妳最叛逆而柔軟的心頭。 這是一本關於生命的相簿。作者用一種狀似虛無的語調,焦距卻奇準無比的方式描摹主角們內心的憂傷、快樂、遲疑、怨懟、不安。 安瑞特延續女性書寫傳統,細膩而大膽地描寫女性面臨的背叛、絕望、扭曲的關係等困境。 書中女性總在生活中深受她們並不瞭解或者太過瞭解的家人、朋友所影響、擾動或迷惑。 這些冷酷中隱含一絲幽默的故事,讓我們體會人生中意想不到的轉折,與藏匿內心深處的晦澀情感,原來也有甜蜜與溫柔的一面。 ★目錄: ‧夏里瑪花園旁,我深愛的蒼白雙手 ‧枕頭 ‧寢具部門 ‧娜塔莉 ‧小妹 ‧敗性週末 ‧蜂蜜 ‧拍照 ‧瑞士 ‧綠意 ‧昨日的天氣 ‧電梯井 ‧妳想要什麼 ‧這是獻給愛 ‧拖車屋 ‧直到女孩死去 ‧妻子 ‧海上假期 ‧黛拉 ‧致謝 <作者簡介> 安瑞特 Anne Enright 1962年10月11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在都柏林聖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 Dublin)取得英文及哲學學位,曾在都柏林RTE電視臺擔任製片及導演。 安瑞特的創作主題圍繞在家庭關係、愛情和性,還有愛爾蘭沉重的歷史及時代精神。 首次出版短篇小說集《用過即丟的處女》(The Portable Virgin),即榮獲1991年愛爾蘭文學魯尼獎(Rooney Prize for Irish Literature),至今已出版九本作品。短篇小說《昨天的天氣》(Yesterday’s Weather)在美國出版後,更引爆一股安瑞特風潮。 2007年以小說《聚會》(The Gathering)成為繼Iris Murdoch後第二位榮獲曼布克獎的愛爾蘭女作家,並入圍2008年柑橘獎(Orange Prize)的決選名單。目前是英國皇家文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成員。 譯者:吳妍儀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專職英文譯者。翻譯作品有《明信片殺手》、《魔女嘉莉》、《傲慢與偏見與僵屍》、《一生記不住一張臉》、《白日夢的力量:抓住靈光一閃的創造力》等。 ★內文試閱: ‧推薦序 照相,你真的照相了嗎? 高維泓(台大外文系副教授) 在數位相機還不風行的年代,或是更精確的說,當我們出門旅遊不會以「照了幾G」來衡量「C/P值」,我們都是怎麼樣享受出遊的滋味?那些相紙無法捕捉的笑聲與星空,可曾有須臾離開我們的心底?愛人青春正盛的美麗臉龐,友朋間毫無戒心的嘻鬧分享、阿公阿嬤有求必應的慈藹微笑、初次見到連天大海的感動,似乎眼睛閉上即能潮湧而來,或許記憶中畫面是停格的,卻有著縈繞不去的各種情緒。有些畫面伴隨著想見卻再也見不到的某人、某個熟悉的氣味、肌膚相親的溫度、令人打從心底開心的剎那、或是被親近的人傷害的往事,卻不需要任何一張超高畫質的照片即能歷歷在目。那些畫面背後的縷縷情緒,就像酌飲一杯咖啡加威士忌後,烈酒的後座力與咖啡的香氣瀰漫鼻腔,無需拍照佐證。 安瑞特的《拍照》就是這樣一本奇書。這本書裡沒有任何一幀照片,卻是一本關於生命的相機指南。作者用一種狀似虛無的語調,焦距卻奇準無比的方式描摹主角們內心的憂傷、快樂、遲疑、怨懟、不安、以及種種數位畫面沒有辦法表達的複雜情緒。安瑞特的筆觸如蜻蜓點水,卻不費吹灰之力剝卸主角自我武裝的盔甲,甚至坦白地將性幻想、性傾向、性經驗和盤托出,既不會讓讀者感到羞赧,又能騷動每個人情慾深處那塊渴望被碰觸,又害怕決堤的敏感地帶。安瑞特對於女性情慾的描摹細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