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體操:走出困境,迎向希望(平裝)
<內容簡介> 在唯識的原典中,波羅蜜的意思是從此岸到彼岸。也就是說,六波羅蜜是幫助一個人,透過反省、自律和實踐, 讓潛能得以施展,智慧因之而開啟,去過清醒、有覺察力、能自我實現的生活。本書擷取唯識論中的六波羅蜜法, 對增進適應力、發展潛能、保持樂觀乃至經營成功人生,提出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 .從付出做起(布施):以豐富自我價值,充實情性生活,帶來身心健康。 .自我控制(持戒):能在多元的價值觀中,把握正確人生方向。 .培養耐力(忍辱):包括實現抱負的堅持,寬容忍耐的胸襟。 .力圖振作(精進):主動的責任和實踐,發展成堅毅力和後勁。 .定的修煉(禪定):透過定力的培養,建立周延的思考、冷靜的判斷。 .彈性思維(智慧):具備適當而不僵化的回應能力,能有效解決問題。 這六個精神成長的因素,提供現代人全新的生活態度,或謂六項精神體操。精神體操的觀念建立在它的實踐性 和具體性上,努力學習和積極修煉,就能使生活品質提高,心靈生活水準提升,享受幸福人生。 佛教的信仰和修持,必須配合現代生活的需要,信仰和生活相融,才能做到「解」與「行」相應。 唯識心理學提供了科學和清晰的解釋,讓修持者有清楚的實踐方法。其宗旨和重心, 在發展一個人正向的性格、態度、情緒和優點,引導個人作正向的人生覺悟(正等正覺),找出有限生命的無盡希望。 唯識心理學目前已完成六部作品,都以唯識論「心所法」為藍本,結合心理學理論和實務經驗,所建構出來。 另外五本書分別為:《換個想法更好》、《尋找著力點》、《勝任自己》、《過好每一天》與《生命轉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