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滿徑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3760023
  • 出版日期:2014/12/15
從南師畢業帶著校長「毋忘初志」的叮嚀,回到故鄉省躬國小任教,就懷抱農人園丁的心志看待學生;沃壤貧土,只要新田尚未蕪廢,不重稻米就眾甘藷。走進協進國小,南寧、民德國中;教到台南高商、台南應大。每個學生各有獨特天賦,一草一露,都是奇花異卉、社會人才。教書與艱辛的進修、寫書經歷,像無力握筆而筆刀雕鏤,筆筆心血,刀刀淚痕。四十年的職業、事業,更是志業。志業就要淚水、汗水、香水,過程是顆感恩的心,所以一路「花心滿徑」。回顧教育之路,從啃饅頭及知不足再進修的辛苦歲月過程,是作者對教育的回憶,也是對生命的禮讚。 本書是作者泰半人生在教育之路上的回顧,從啃饅頭及知不足再進修的辛苦歲月過程,是對教育的回憶,也是對生命的禮讚。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台灣的《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不同的筆觸帶給讀者不同的生命感悟。 作者從事語文教職四十年,在任教期間即為非常重視學生的作文能力,也出版多本有關作文訓練書籍,為學生的語文能力扎根。退休後,雖受ALS(閉鎖症候群,俗稱漸凍人)疾病所苦,但作者亦未停止其創作,將四十年的教育生涯點滴,一字一字繕寫,回憶與文字減輕了病痛帶來的不適,但同時也讓作者對於生命有更多的感觸。 ★內文試閱: 1 毋忘初志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 那是童年的夢想,阿爸阿娘及家族灌輸的價值觀。 那是歷經悲苦年代、戰亂顛蕩潛意識蘊蓄的思想。 那是「一口談盡千古事,十指弄成百萬兵」的「掌中舞春秋」給予發表慾的啟蒙。 那是小學畢業歷盡升學挫折、憂苦後對恩師的迴響。 那是岳父杜丁贊及蔡獻前輩一席台灣人悲情的啟示。 那是鄉土以母愛殷殷的企盼招喚。 那是母校杜金源、黃朝漢、許萬選、蘇木樹、白龍芽、杜水泉…教師愛的影響。 那是發自內在志趣像火山醞釀實踐願景的能量……。 而今,夢想成真,身為人師,常懷戰戰兢兢、任重道遠之心。 教師是跨步萬千境況的過程,縱然順逆無常、蜿蜒崎嶇,我總是一路感恩、花香滿徑…… 我拿掃把將教室死角的地方刻意清除,讓學生們知道我有所要求的精神。教室有死角、教學有盲點、人生更有缺憾。然而我要求學生做事要切實、做人要誠實,做學問要踏實。力求完美是發展進步的原動力、是人生追求理想的標竿,想有所作為或成就的人,總應盡心盡力做該做的每一件事。 接到台南市政府的派令,我真的回到夢寐以求的灣裡母校省躬國小任教。校長曾耀崑要我擔任五甲升學班的導師,初為人師,又馬上承擔重責大任,真的是誠惶誠恐、臨淵履薄。幸好有黃朝漢、杜水泉、林勝宗諸恩師在旁引導協助,使我日漸勇毅、成長、穩健。 看學子們用心出力打掃校園、教室的勞動工作,或專心致志的聽課作功課,縱然有時拿掃把當劍道,拿鉛筆畫符咒,都是世間最美、最動人的畫面,其是自己也認真的參與其中,分享他們的快樂與成長。我生命的風箏也迎風鼓氣地的飛升起來,既高興又滿足地翱翔在一片藍天,於是就會深深感恩學生們給予的機緣。 教育是人類文明的傳遞,卻不只是各種知識,更多的情操要鍛鍊、慾望要抑制,真誠及有價值的動機要激發,深沈的宗教要灌輸,純真的道德觀念要諄諄教誨。總之,德、智、體、群、美要面面顧到。南師剛畢業的我對教育是有理想的。 灣裡是台南市南區邊郊地區,更有好山好水。一泓柔媚秀麗的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