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3441656
  • 出版日期:2014/09/30
食衣住行育樂,生活大小瑣事,人間事唯一法則,大概只有「累積」兩字。 人在公共場合,其實是眾目睽睽的。 活力十足的編劇家、作家袁瓊瓊,《壹周刊》專欄犀利觀察結集。 喜歡旅館勝於家,沒有手稿的作家,去個菜市場也感到振奮人心?!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我們整個人,無論外在內在,也不是一天造成的。 走過生命許多情感風暴,生活,在好玩也愛玩的袁瓊瓊眼裡,看見的是新鮮與有趣! ★我寫東西多半和當下時光與環境連結。我會把我的人物放在我正在寫稿的咖啡座旁,放在我正注視著的街道上。我會寫我感受到的天候溫度,身旁的聲音,色彩,氣味。於我,雖然在寫虛構的小說,但是一切其實就發生在當下。所以,注視自己的舊稿,注視過去的「舊自己」,真正的感覺其實往往是陌生,對那個人有點驚奇:「呀!原來我曾經這樣喔。」 當然,那一定還是你自己,只是大部分被自己遺忘了的。 ──袁瓊瓊 從一位宅男的死亡,到網路個人直播台的興起,自己孩子在校園中被霸凌的經驗,袁瓊瓊通曉「孤獨」的滋味,在其中卻也找到所謂「為人」的滋味與出口。 大量閱讀各類書籍、嗜愛電影,認為人生無法像電影,就算已經蓋棺論定,就算是已經結束的一段感情。因為跟我們有關,我們總是看不到全部,因為我們活在其中。有時候很難感覺生命是連貫的,一切似乎只存在於片段中,許多的碎片;我們經歷過的,或者在想像裡決定要經歷的那些人生,像放在拼圖盒子裡的小塊拼圖,只是個別的,不成畫面的小塊。 如果要喪失一種知覺?你會選擇什麼? 也許看世界的方式應該是不看。或說:看到「看」之外。 ★內文試閱: 生活 有報刊採訪,需要拍照片,問說能不能來家裡拍?我正好最近準備搬家,屋子裡實在不成樣子,就說去咖啡館拍吧。對方很為難表示要拍的是「生活照」。意思似乎是:在家裡的影像會比較「生活」,或說在一個像是家的環境裡比較容易帶出被拍攝者的生活感,所以後來就去我母親家裡拍。雖然現在這個娘家,我幾乎不曾在其間生活過。我生長之地在台南。父母親把整個家搬到台北來時,我已經結婚,有了自己的家。 關於「生活照」,一般的看法大約是「非」登記照(護照和身分證上那種),或「非」藝術照(在攝影棚,有背景片和打光的那種)。「生活照」顧名思義是當事人在「生活」中的模樣。如果定義是這樣的話,說實話,泡咖啡館比較是我的「生活」,至少我在咖啡館裡待的時間比在娘家多。某些特定期間,甚至也比我待在自己居處時多。 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養成在咖啡館裡「生活」的習慣的,說實話時間太久,已經忘了。最初也是在家裡寫作的。在自己的桌前,看著自己的窗外。但是後來就成為在咖啡館裡寫稿的人。只要有稿紙和筆,幾乎就可以處處為家。從使用紙筆到使用電腦,從一張桌子到另一張桌子。雖然時常換桌子,很少換咖啡館。有一件事我百思不解。我會固定在某幾家咖啡館遊走,我是固定客人,但是幾乎不曾在咖啡館裡看到任何其他的「固定」客人。每天到咖啡館去就好像遊歷到新的社區或國度,除了店主,「風景」全部換新。 之所以喜歡泡咖啡館,跟寫劇本有關。寫劇本比寫小說「繁重」,不但量大,通常還得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往往忙得沒時間吃東西。在咖啡館寫稿的好處是一定有吃的,有喝的。到後來就發現還有另一項福利:可以看戲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