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世界地圖

4 / 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0840421
  • 出版日期:2012/11/23
關於美食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蕃茄:15世紀才由西班牙人引進歐洲,最初人們還怕它有毒而不敢食用。 咖啡館:最早出現在君士坦丁堡,由兩個敘利亞人所開設。 燒烤:19世紀歐洲宮廷及王公貴族的豪宅中,最常使用的一種烹調方式。 巧克力魔力雞:淋上巧克力醬的燉火雞是墨西哥人最著名的國菜之一。 牛乳:一般亞洲人不喜歡牛乳,是因為他們喪失了消化牛乳乳糖的能力。 酒精飲料:長期以來只侷限在鍊金術士和藥劑師的圈子裡,後來才為人飲用。 羊肉:中東家庭在奉獻節宰殺綿羊,將肉塊分給窮人,內臟做為午餐,頭和肚子當晚餐。 可麗露:商港大城波爾多的修女以進口的香草和蘭姆酒,加入牛奶製作而成。 《美食的世界地圖》帶你沿著地圖,遊遍世界,飽餐一頓美食的歷史與文化。 本書從食物來源及烹飪方式談起,主題涵蓋文化及食材兩方面,範圍則擴及全球。從飲食習俗、進食習慣、餐具、菜餚形式、味覺、調味品、巧克力、主食穀物、蔬果、各種肉類、海鮮、乳製品、酒精及非酒精性飲料、流通世界飲食到展望未來飲食情況。 本書每一主題以簡要文字說明,穿插大量明確易懂的地圖、數據圖及圖表配合解釋主題內容,並挑選相關名人名言引人省思。以簡短的篇幅,闡述飲食知識的精要內容。 《美食的世界地圖》是所有愛好美食、喜好烹飪的人必讀的參考書。 延伸閱讀 《水資源地圖》 《氣候變遷地圖》 《臺味:從番薯糜到紅蟳米糕》 ★專家推薦: 蔡倩玟 台大外文系學士。法國里昂第二大學語言學碩士。巴黎第三大學(Sorbonne Nouvelle)語言與文化教學博士。現任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法國美食學、廚藝專業法文、法語語言學等。著有《美食考》。 ★內文試閱: 香料 全球料理所使用的香料大多來自亞洲,即使我們確信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世界各地的人都食用自身地區出產的作物。香料不僅有助於菜餚的保存並改善其味道,也因為來自神祕的遠方,讓香料在歐洲和北美的富有國家中亦顯得彌足珍貴,也促使許許多多的旅人前往東方。威尼斯因為曾經壟斷香料的通路而賺取大量財富。「Epice(香料)」一詞意即「種類」,而後衍生為「商品」,這個詞也適用於糖、蜂蜜和牛奶,以及特殊的香料。 對香料迷戀的變化 在西方,香料的食用在中世紀時達到顛峰。富人和窮人將香料當成藥物和食物。有些歷史學家將這股狂熱追溯至十字軍東征,因為歐洲蠻族缺乏古羅馬人使用香料的知識和習慣。然而,最近的研究粉碎了這個說法,並證實一方面某些香料已完全消失,如松香草(一種可能類似在伊朗和印度仍找得到的藏蕊花屬);而另一方面,料理的口味正全面改變中。 古代便已使用的胡椒無疑是香料中的龍頭老大。由於最廉價,由窮人階級使用,而在富人的餐桌上僅居次要角色。中世紀歐洲最富有的人將目光轉向珍貴的香料(薑、丁香、番紅花、糖等),以及今日罕為人知的香料(小荳蔻、漆樹、蓽澄茄、羊角椒)。 被羅馬人視為藥品的番紅花成為全歐極為珍貴的食材,用於各式烹飪。 迷戀消失。17世紀開始,對香料的迷戀隨著口味的變化和食療理論的出現而消失。 19世紀時,美食家安東尼?卡漢姆(Antonin Car?me)將香料的濫用視為美好料理的敵人。儘管如此,選用適合的香料仍為精緻料理的特徵。 今天,香料似乎又成了熱門的料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