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讀書、品書、藏書、論書、贈書、買書、愛書、借書、賣書、焚書、禁書…… 我們生命裡的重要時刻都有書的蹤影,誰說你能輕易擺脫書的? 本書的主題很特別,源自於艾可小時候被追問的一句話: 「告訴我,小安伯托,你看書是想知道書裡頭有什麼,還是因為你喜歡看書?」 多年來,艾可深深地思索自己和書本的關係,並發覺書的種種影響: 書籍紙張單純的香氣滋養,竟然能讓人定心安神。 一個書櫃就像是一群活生生的朋友,孤單沮喪時總能在它們身上得到溫暖。 而夜晚在圖書館工作的氛圍,更讓他有了《玫瑰的名字》裡圖書館謀殺案的想法…… 不過,身為愛書人也是有煩惱的: 電子書會改變我們的閱讀習慣嗎?紙本書的未來將會如何呢? 那些被人們遺忘的書,隔了幾個世代之後還有重新出頭的機會嗎? 有了網路上天下地豐富的資料之後,還需要看書嗎? 該如何決定書櫃的秩序,把某一本書放在另一本書的旁邊? 當人死了之後,那些心愛的藏書又該何去何從呢? 為了要討論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文壇大師艾可於是和影壇大師卡里耶爾有了跨界的閱讀交流,而他們兩位作為愛書人、收藏家和研究者的獨到觀點,也讓這本書成為所有「讀者」都絕對不能錯過、穿越古今書史的精采即興演出! <媒體推薦> 「《別想擺脫書》告訴你紙本書已躋身完美形式的行伍……兩位風雅的作者在他們的回憶、知識、軼事甚至奇譚之中悠遊對話,以「輕盈」的力量向書、向文化致敬。」──【解放報】 「全書引人入勝,讀來令人振奮,對於曾經夢想和這兩位書的使徒靜靜地共進晚餐的讀者尤其如此。」──【文學雜誌】 「兩個要命的文學怪物!」──【法蘭西晚報】 「兩個文學瘋子發出的燦爛光芒!」──【自由比利時日報】 「這兩架文化界的B-52轟炸機,博學又不乏辛辣的言論,在這份宣言裡丟下他們的思想燒夷彈,讓對手眼花撩亂。」──【自由比利時日報】 <作者簡介>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 一九三二年出生於義大利皮德蒙的亞歷山卓,現任波隆那大學高等人文科學學院教授與院長。艾可身兼哲學家、歷史學家、文學評論家和美學家等多種身分,更是全球最知名的記號語言學權威。其學術研究範圍廣泛,從聖托瑪斯.阿奎那到詹姆士.喬伊斯乃至於超人,知識極為淵博,個人藏書超過三萬冊。已發表過十餘本重要的學術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讀者的角色──記號語言學的探討》一書。 艾可在四十八歲時,才推出第一本小說《玫瑰的名字》,該書自一九八○年出版後,迅速贏得各界一致的推崇與好評,除榮獲義大利和法國的文學獎外,更席捲世界各地的暢銷排行榜,銷售迄今已突破一千六百萬冊,被翻譯成四十七種語文,並改編拍成同名電影。 儘管第一本小說就取得非凡的成就,他卻遲至八年後才出版第二本小說《傅科擺》,也一如各方所料,再度轟動世界各地,成為最熱門的閱讀話題。一九九四年他推出第三本小說《昨日之島》,目前銷量已超過二百萬冊,中文版並入選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和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而他於二○○○年出版的第四本小說《波多里諾》,更被國際出版界視為當年的頭等大事,義大利文版首刷即高達三十萬冊,對於一本嚴肅的文學作品來說,無疑是十分罕見的天文數字!二○○四年,艾可又嘗試結合大量圖像的創新形式,推出最新小說《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