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血之罪
3.7
/
29
作者:
安諾德.英卓達尚
譯者:
蔣宜臻
出版社:
皇冠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3326038
出版日期:2009/11/17
選擇網路書店
PChome 24h書店
小說
翻譯作品
推理
歐美推理
歐洲文學
【圖書館】
歐美
懸疑.推理
圖書館
推理懸疑
完讀書評
11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湛藍
寫了書評。
一部以血緣與親情為軸心的推理小說,嚴肅的探討題材、撲朔迷離的情節、糾葛的親子關係讓全書籠罩著一股冷峻嚴寒的氛圍,一路讀來心情真的是五味雜陳。因為血緣引發的悲劇,總是讓人感覺沉重、無奈又無力。艾納拼命想挽救女兒卻徒勞無功,只能眼睜睜看著女兒逐漸枯萎凋零,在得知血緣才是殺死女兒的原兇,那種交織著自責、悲憤與絕望的心痛,對血緣原罪發出無奈又絕望的怒吼,讓人揪心又刺痛。而另一位父親厄蘭德,因為無法面對自己拋棄孩子導致今日親子疏離、孩子墮落的事實,只好一次又一次把女兒推出心門外。同樣是深愛女兒卻無能為力的父親,最後也都因為這起命案而得到救贖。 另一個讓我感觸深刻的是奧朵兒的母親-寇布蘭跟艾納的母親-凱特琳,同樣是性侵受害者,寇布蘭選擇勇敢站出來,然而壞人並未因此得到制裁卻讓自己遭到二度傷害;而選擇獨自隱忍傷口的凱特琳在多年後仍逃不過被二度傷害的命運。她們同樣都因為性侵而受孕,然而慘痛不堪的回憶並沒有因此削減對孩子的愛,反而從孩子身上得到安慰,但最後卻都因為血緣原罪再次墜入悲傷,令人不勝唏噓,不禁想問一句:「難道血緣原罪真的是逃不掉的宿命嗎?」。 《血之罪》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推理小說,佩服作者掌握讀者情緒的高深功力,我真的是一路搔頭、嘆息、咒罵、不捨、感動中讀完最後一個字。對於兇手最後的告白,沒有一絲遣責,找不出反駁的理由,只有嘆息。至於悲劇的始作俑者,真的是死有餘辜! 節自: <a href="http://tw.myblog.yahoo.com/piggy-home/article?mid=16589&prev=16622&next=16558&l=f&fid=72" rel="nofollow" target="_blank">http://tw.myblog.yahoo.com/piggy-home/article?mid=16589&prev=16622&next=16558&l=f&fid=72</a>
讚
回應
分享
Michael Learns To Read
寫了書評。
除了瑞典幾位作家的作品外,第一次接觸了北歐其他國家的犯罪小說,這回是冰島作家。在故事主軸外同樣的帶入了書中主角的一些家庭關係,但不會讓人覺得煩雜,只能說我還滿喜歡這樣的風格。
讚
回應
分享
嘎眯
寫了書評。
閱讀前,我當血之罪是本純推理小說。不料,作者側寫親情,罪與罰,宗教等部份,皆令我反覆沈吟。比方警探厄蘭德與女兒的相處,他怒不可抑地痛斥女兒時所說的那段話;或是除了霍伯格一案,另一起不相干的逃婚事件;以及厄蘭德許多個人思維,像是警探長期接觸犯罪心理闇黑的那一面,有時幾乎要令其忘卻,現實生活中所謂正常人的生活。這部份書寫,已超出普通偵探小說所能帶給讀者的推理樂趣。 這本書的讀者,應該沒有人會同情死者,反而會一面倒的為兇手感到難過吧!人為什麼會有眼睛?是為了看得到東西嗎?書裡的小女孩,給了一個令人忍不住熱淚盈眶的答案。頭一次看到書名:血之罪,我想這可能是一本充滿暴力血腥的犯罪書寫,結果並不是。血,會有什麼罪呢?身上流著罪人的血緣,竟會像是一種懲罰嗎?罪犯的子女,即使有血緣關係,不應該是獨立於罪犯本身嗎?
讚
回應
分享
Joie Yuan@Readmoo
寫了書評。
這位冰島作家來頭不小~ 北歐犯罪小說天王 首位蟬連北歐犯罪小說作家協會的"玻璃鑰匙獎" (就是"千禧三部曲"作者史迪格.拉森拿的同一獎項) 於是 從他的第一本代表作小說看起 這是厄蘭德探長首次登場的小說 故事從一名諾都米里區獨居老人霍柏格陳屍地下室住家開始 被菸灰缸重擊致死的屍體上 放著一張字條:我是他 "他"字還被描得特別粗 這個留言想要傳達何種訊息? 高爾貝達高地的結婚派對上 新娘狄莎蘿在與新郎的開場舞之前離奇失蹤 只在留言樹上留下一張親筆寫著"他是禽獸,我做錯了什麼?"的卡片 霍柏格遇害同一天 史提格里區公寓住戶報案 一對雙胞胎老太太被一名軍綠色軍裝夾克的神智不清男子攻擊 該名嫌犯眼神冷漠.無情,並且全身冒汗.顫抖著 三條故視線穿梭劇情同時進行... 冰島人的姓名很有趣 通常冠上父親的名字為姓氏(冠母名的人很少) 字尾又因性別而加上不同字尾來分辨 兒子的字尾是"son"(尚) 女兒的字尾是"do'ttir"(朵蒂) 腦部神經纖維瘤是一種隱性基因遺傳性疾病 常見於男性帶原者 (故女性幼童死亡率偏高) 伴隨身體咖啡牛奶斑點與不明顯的頭痛 冥冥宿命無法擺脫的悲劇 (被變態強暴犯懷孕生下來的孩子) 這種無法選擇的身世最是讓人憤恨難消 親情裡沒有永遠的秘密 只有理解之後的原諒或離開 "你以為... 憎恨的情緒不停冒出來 就像潛伏在你心裡的邪惡 除非你相信這些壞人就是人生 你才有辦法平靜 因為你已經忘了一般人怎麼生活..."pg.191 這是厄蘭德警探的女兒艾華玲對父親說的話 有時候警察辦案會掉入嚴重擾亂心智的泥沼 所要面對的人性衝擊大到旁人無法想像 可恨的罪犯逃脫法律的制裁 非得動用私刑才能終結邪惡 英卓達尚以不到三百頁的簡短篇幅 完成一個錯綜複雜又充滿情緒張力的故事 3.5顆星~ 不習慣[千禧三部曲]厚厚篇幅的讀者 可以試試看喔!
讚
回應
分享
jbeichen
寫了書評。
冰島首府發生一樁謀殺案,兇手在被害者身上留下字條。警探Erlendur依此推測,本案並不屬於爭執鬥毆之下的混亂悲劇,行兇動機遠非「冰島謀殺模式」所能解釋。Erlendur從被害者刻意收藏的陳年照片開始追索,不意卻翻擾出歷經30多年歲月的舊恨新仇。《血之罪》於2000年出版時原名Mýrin(沼澤,全書開首徵引Erlendur抱怨深陷泥沼之語的原因),英美譯名為 Jar City,亦即書中多次提到以醫學研究為名,存儲人體器官的「罐子城」。不過之後的版次除了美版,書名又更動為Tainted Blood,此番更名點出本書雖然是典型的犯罪小說,也涉及警政問題和醫療倫理,但故事主旨始終繫於糾結難分的血緣(blood)......。(全文參見:http://www.wretch.cc/blog/poros/16200271)
讚
回應
分享
mysnoppy
寫了書評。
書籍封面 ★★★★故事架構 ★★★★ 書籍介紹 ★★★★ 故事內容 ★★★ 這件『英卓達尚作品集系列編號第01』的小說【血之罪】寫的是一宗因為遺傳疾病而衍生出的謀殺案。 這故事其實還不錯,只是個人比較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有像這幾天濕冷的天氣般,熱情不起來,一如看這冰島作家描寫的背景,總是在混沌不清的陰雨裡進行。 所以說啊,環境真是能影響人的心情,連看個小說都能陷入低潮。也許就是作者一貫的冷硬步調,是我不習慣的地方。
讚
回應
分享
張瑞棋
寫了書評。
看這本書時我總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另一辦案系列小說的主角:韋蘭德。雖然一是丹麥,一是瑞典,卻有著同樣冷冽沉重的氛圍。主角都是婚姻失敗的中年警探,同樣有卓越的辦案能力,與家人的關係卻相當糟糕。而他們經辦的案子似乎也反映出北歐這些令人稱羨的社會福利國家還是一樣存在難解的社會問題。 拿本書中的強暴案來說,性開放的社會更容易視一夜情為常態,反而造成強暴案的控訴不易成立。另一後果就是增加更多私生子,以至於書中人物不禁質疑:「在冰島,我們能夠百分之百確認真正的父子關係嗎?」。此種婦女遭受肉體強暴,之後又被公部門二度精神強暴的不公不義,以及私生子的社會問題,也同樣出現在英年早逝的瑞典記者拉森的「千禧年系列」小說中。 這樣的沉重控訴也導致了本書作者對於強暴犯之子的悲觀態度。顯然他認為強暴犯之子在知道自己身世後會將父親的犯罪視為自己的原罪,而無法擺脫自卑、愧疚的心理,乃至自暴自棄。書中作者賦予他遺傳疾病的基因,彷彿也是為了強化其自我毀滅的動機。而我認為這太過悲觀了。相較之下,情境類似但立場恰成對比的伊本幸太郎的《重力小丑》認為我們可以掙脫血緣的原罪,顯然更相信自由意志的力量。 其實書中最後讓主角厄蘭德警探接納在外吸毒鬼混而意外懷孕的女兒,表示他也不在意小孩父親的善惡與否。而這也代表了作者還是相信人「生而無罪」,以及親情無私的救贖力量吧!
讚
回應
分享
阿咪
寫了書評。
這本就是那種讚譽過多所以讓人期望太大,失望也就很大的例子。 不過就是普通的探長,冷硬派傷痛系,辦案用的方法很基本純粹寫實。 死者是個跟人渣差不多的人,整個故事就是個遺傳性悲劇。 冰島也不是個甚麼清淨的地方嘛
讚
回應
分享
實體書,不再更新
寫了書評。
書中常出現的「羊頭」,不知道是什麼味道 ?
讚
回應
分享
momoge
寫了書評。
這是一本冰島式的推理小說。 話是這樣講,但我從沒看過冰島推理小說,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但看完之後我可以說,這是一種很對我胃口的小說。 冰島這個國家,最近因為「國家破產」鬧得雞飛狗跳的,除此之外,我對冰島的瞭解不深,反倒是他的歷史我比較清楚,因為我是愛達迷。 愛達,指的是「愛達經」(Edda),也就是古代北歐的思想大全集,影響後世的作品例如尼貝龍根指環、貝武夫,甚至魔戒。 北歐的傳統,是非常末世、非常黑暗的哲學脈絡,別說人,連神都活得非常辛苦,不但辛苦,而且註定滅亡。聽起來很慘,但就算註定滅亡,英雄就是英雄,為所應為、盡本分,是這個悲劇性很強的哲學體系裡不斷強調的。 這種概念,魔戒就很強(看看佛羅多救了世界卻救不到自己,甚至連夏爾都救不了--我可不是說電影版的),這本書也不例外。 但就像風之谷(我可不是說電影版的)的娜烏西卡說的:「生命是在黑暗中閃爍的光」。 也就是說,越慘,我就越要堅持,唯有壓力能成就鑽石啊! 若說是這一點,很多冷硬派的偵探都有這種特性,不過這本愛達味特別強的一點是,「整本書都是灰色的」,感覺上就是相片色條沒調好的樣子,主角厄蘭德甚至不會開玩笑…… 這讓本書的氣氛更加沈重,我相信在台灣人眼中更會如此,因為本書著眼在一個歐美普遍較為淡薄,但台灣人卻通常很在意的東西上面--血緣。 所謂「血濃於水」,這句話是國內喜歡操弄族群,搞種族主義的政客最愛講的話,原因很簡單,因為有效。 對血緣的盲目崇拜是很多社會問題的產生原因,對台灣來說,比方說墮胎(非弄成生男的不可)、寧願弄壞身體面對高風險做試管也不想領養之類的,當然還有更嚴重的,比方說國家認同不是建立在理性與制度上面,而是血統崇拜上面。 本書也是同樣狀況,幾十年的養育之情抵不過血緣的一紙報告,甚至釀成悲劇…… 這一點讓本書開頭,關於冰島人命名方式的說明變得很刺眼,因為冰島人的命名方式常古典,是屬於古代歐洲文明的傳統方式,一種重視直接血緣與家庭(不是家族)情感的方式,但書裡的人,卻幾乎在家庭生活上面都充滿缺陷與遺憾,感情最好的,卻又是結局最富悲劇性的…… 所幸最後有點救贖的意謂存在,看見厄蘭德與女兒的對話,讓我們對這個傷痕累累的家庭有點溫馨的期待,哪怕只有一點點,但這一點點,卻也象徵著對生命的盼望。 畢竟,台灣人絕不會用不幸的人的名字來為子孫取名的,但厄蘭德卻這麼做了。前者怕得是黑暗的延續以及對過去的逃避,北歐精神卻是要承接苦難,開創未來。 正因為這樣,所以我是愛達迷啊! 這是我所讀過的第一本冰島小說,我不知道怎樣才叫冰島典型推理,但如果冰島推理小說都是這種個性的話,我必須說那真是棒透了啊!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安諾德.英卓達尚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皇冠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45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