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應用與實務(平裝)
教室應用與實務
<內容簡介> 透過兩位作者通俗暨友善的導引,本書提供受訓教師有效能的評量策略、最新資訊以及平易近人的指引,來因應現今測量學生進展所面臨的挑戰。 本書涵蓋許多實務、平衡且整合的隱含議題,包括如重要且具爭議的「無孩子落後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高風險測驗(high-stakes testing),以及2004年的身心障礙者教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本書可以幫助你: * 和你的學生準備好在高風險(和高壓力)測驗中有最理想的表現。 * 在今日趨於多元的課室中,致力於有效且日常的學生進展評量。 * 發展有效的替代評量並調節合適特殊教育學生使用的評量。 * 保持接觸最新的評量領域,包括實作評量和檔案評量。 * 檢視PRAXIS系列測驗的準備情境與問題。 * 探索真實評量情境。 * 觀看由測驗實務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ttee of Testing Practices)所製作的《學校測驗基礎》(The ABCs of School Testing)線上影片。 ★ 目錄 CHAPTER 1 當代教育測驗與評量簡介 測驗僅只是工具 測驗並不絕對正確:效用可以隨著目的與對象而變化 測驗:僅是評量過程的一部分 教育測驗近期歷史 現在的發展與趨勢 對班級教師的效果 關於本書 假設你「對數學不擅長」,那會怎樣呢? 摘要 討論 CHAPTER 2 高風險測驗 比較和對照NCLB與州HST方案 高風險測驗:一個全國性的現象 高風險測驗只是一項工具 什麼是高風險測驗及它為什麼重要? 高風險測驗的歷史 高風險測驗的反衝(backlash) 真的有高風險測驗的反衝? 全國性組織對於高風險測驗的看法 幫助學生(與自己)準備高風險測驗 摘要 討論 CHAPTER 3 測驗目的 測驗、績效與教師 評量什麼? 如何測量? 摘要 討論 CHAPTER 4 常模與效標參照測驗及內容效度證據 常模參照與效標參照測驗的定義 常模參照與效標參照測驗的比較 常模參照與效標參照測驗編製的不同之處 常模與效標參照測驗以及語言、文化與環境的敏感度 常模與效標參照測驗以及效度證據 教室評量的三階段模式 為何先考量目標?為何不直接就撰寫試題? 教學目標如何讓老師的工作更簡單? 摘要 討論 CHAPTER 5 評量學習成果 撰寫教學目標 將測驗試題配合教學目標 教育目標的分類 測驗藍圖 摘要 練習 CHAPTER 6 撰寫客觀測驗的試題 哪一種題型? 是非題 配合題 選擇題 填充題 測驗試題中的性別與種族歧視 撰寫測驗試題的指引 不同客觀測驗題型的優缺點 摘要 練習 CHAPTER 7 論文測驗試題的撰寫 什麼是論文題? 論文題的優缺點 撰寫論文題的建議 論文題的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