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極光‧北極熊:郵藏白色記憶、走訪極地風光的旅遊探險
透過郵件信戳記錄北極的浩瀚,是特別的旅行心情寫真 影像、照片等現代科技所傳送的冰冷影像,或許用人工記錄的郵戳、紀念信封、郵票來代替,有著透過人心的溫暖,也留下印寄北極的足跡! 本書蒐集大量、具有北極特色的郵票、郵戳或信念封,用來書寫作者在北極探險旅行的心情,並分享身為一郵票收藏家的喜悅。 用簡單的文字、豐富的郵票圖案,特別的郵戳圖樣,以及精美的紀念信封,傳達對北極的思念與反省,從中表達對北極的熱愛,也提出人類危害北極生態的警告。 從集郵收藏的角度,見識到北極地區郵遞的特色! 從北極旅行的角度,看到白色世界的壯觀與美麗! 從人文生態的角度,體會北極保育的議題和急迫! 由這本書開始,讓我們了解北極,關心北極! ★本書特色: 遙遠的地球北端,有著豐富的人文與生態 她是我們生活圈的一部份,也是我們關心的一份子 北極 是我們的家人、地球村的親友 從北極寄來的信,似乎是溫暖的呢! ★內文試閱: ‧前言 跋 在北極給你寄封信 我在1996年首次赴北極地區工作時,除了帶領考察隊進行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考察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為中國外的集郵愛好者實寄這次北極考察的紀念封。 記得我上中學時,看到中國極地科學家顏其德教授寫的《在地球最南端的通信方式》後,就夢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夠登上南極大陸,去親自體會一番那冰天雪地的無窮魅力,並把這些感受通過地球最南端的郵局傳遞給親人們。 但是,十多年過去了,南極之夢依然還在做,可命運之神卻讓我踏上了茫茫的北極雪原,這真可謂「南轅北轍」。在寒風刺骨的北冰洋岸邊,自己不但經歷了北極白色力量的雄奇,而且親自體驗了地球最北端的通信方式。 來到巴羅的第一天,我就急著要去郵局蓋紀念戳、發信。而已經成為當地准居民的祝茜博士介紹說,當地只有一所郵局,距下榻的美國海軍北極研究實驗室開車要有一小時的路程。我問:「是否可以步行去?」祝博士一聽這話,就開玩笑地說,此地的北極熊至今還未解決溫飽問題,如果你想扶貧可以自願報名。一聽此言,我放棄了冒險步行去郵局的打算,不過還未死心,又問祝茜是否可以在明天找一輛車,祝博士的回答讓我徹底死了心,原來,明後兩天是週末,在美國所有的郵局週末都休息。看來只有在下週一才能去寄信、蓋戳了。 吃罷晚餐,隊員們就利用餐廳裡的大原木餐桌當寫字台,寫日記,整理考察筆記,還有的在寫家書,總之,都各自在「憤筆急書」著。突然,文文靜靜的祝博士風風火火地闖了進來,著實把大家嚇了一跳,連忙放下了手中的筆,以為又有北極熊來襲擊工作站。然而,祝茜卻說要帶大家去蓋紀念章,眾人不知他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就跟著他走出了工作站的大門。此時天已經黑了,整個工作站區安安靜靜地,除了我們一行人,再無別人了。這裡下班的時間是下午5點。時間一到,所有的辦公室都空無一人,更何況今天是週末呢! 明亮的白熾燈一盞接著一盞,把工作站區照得雪亮。入秋以後,這裡的室外照明燈是24小時開著的,一是方便過往的行人,二是防止北極熊的襲擊。祝茜邊走邊催:「快!快!真要來了北極熊,不定誰是它的晚餐呢!」經他這麼一說,大家都不時地向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