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開易文
<內容簡介> 中國古老的《易經》,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浩瀚難懂,無從著手,然而《易經》的內容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懂《易經》的人就懂得天地的道理,知道生活中如果遇到困境,要如何趨吉避凶,嚴格來說,每個人都該學會《易經》、懂《易經》,社會才不會亂。 筆者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有一位朋友無意中被神靈指派為乩童,但就我的觀察,宗教辦事救世,一定要靠乩童嗎?要解決民眾心裡的迷惑,在這天地之間總會有個準則可依循吧?而《易經》是「神以知來,知已藏往。」的學問,應該可以不用靠乩童來了解無形的事,《易經》是群經之首,可以斷往知來,利用卜卦,依卦理就可知道事情的過去、及了解未來的變化;若能根據《易經》理論判別是非、對錯、吉凶,就比較正確,可為借境。 基於這些理由,我逐漸走入研究《易經》之路,之後又蒙無形界神靈的教導,很快地領悟《易經》陰陽之理論,其奧妙難以言喻;而且也讓我進一步驚覺到無形界的存在,是我們凡夫俗子難以否認的事實。 坊間有關《易經》的書籍林林種種,有難有易,而我所參考的書籍有古有今,舉凡《白話易經》、《斷易大全》、《斷易精義》、《易隱》、《卜易寶鑑》等等,這些古聖先賢的著作都是智慧的結晶,我抱著學習的態度拜讀,受益匪淺;至於說要自己寫書,因才疏學淺實在不敢想,但決定出這本書籍,是因為筆者從事講經說法已歷經二十八年了,雖然對社會沒有什麼貢獻,但在筆者教導下已有上千位門生,為了「立言」傳承後世,因此這次花了十年的時間,將教學的經驗寫出來,供社會大眾相互參考。 《易經》是群經之首,這些年來我從事《易經》教學,在教學中再引入宗教人文的道學講課,目的是希望促進社會和平,發揚中國古聖先賢的優良文化,「立功、立德、立言」是我身為宗教家一生的志願,希望社會大眾了解《易經》、運用《易經》、實踐《易經》,懂得天地的道理、敬天地、畏鬼神,相信因果,進而以宗教涵養人文氣息,這樣人生才會幸福。 至於《易經》的重要性及由來,它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它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陰陽一元論」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後代人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亦被介紹到西方。 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比較肯定的是,《易經》或《周易》原來只稱為《易》。 「易」也有幾種解釋: 一、易由蜥蜴而得名,為一象形字,此說出自許慎《說文解字》;而蜥蜴能夠變色,俗稱「變色龍」,所以「易」的變易,為蜥蜴的引申義。 二、必須指出,理解西周的「易」,理當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為條件。禮指「從容之節」,易即雅樂,都是統治階級駕馭黎民百性,維護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鐘鼓「交響樂」的框架規制,鐘鳴鼎食在西周的底層社 會難以想像。 三、日月為易,象徵陰陽。取自東漢 魏伯陽《周易參同契》。 四、日出為易。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乾」的本義。 五、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