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腳臺灣:跟著蔣介石去旅行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可分為一、陽明山地區,有草山行館、中興賓館(陽明書屋)及中山樓。二、士林官邸與圓山地區,有士林官邸、圓山大飯店、忠烈祠及總統府。三、桃園地區,有大溪行館、慈湖行館及角板山行館。四、中橫公路與北橫公路,有梨山賓館、福壽山農場及棲蘭行館。五、日月潭地區,有涵碧樓行館。六、高雄地區,有西子灣行館及澄清湖行館等地,將各行館的歷史、蔣介石巡視軼聞及現況發展,包括特產及著名小吃,一一在本書介紹,讓我們瞭解蔣介石夫婦在臺各行館的有趣生活點滴。 ★目錄: 壹、前言 貳、陽明山地區 參、士林官邸與圓山地區 肆、桃園地區 伍、中橫公路與北橫公路 陸、日月潭地區 柒、高雄地區 捌、其他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楊蓮福,1964年生,台灣人,祖籍福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博士,中國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參選人。現任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社長兼總編輯,《新新聞》新聞週刊專欄作家,東森、國衛、《年代向錢看》、《新聞面對面》、《新聞哇哇挖》、香港澳亞衛視等有線電視歷史與政治專題特別來賓。著作已出版《圖說台灣歷史》、《戀戀蘆洲情》、《圖說台灣ㄟ代誌》、《圖說台灣第一勇》、《蘆洲古厝的故事》、《人口問題與台灣政治變遷》、《台灣環境發展與歷史蘆洲》、《圖說台灣名人》、《重回秀才厝》等專書。常發表時論和臺灣民俗文化文章,擅長收藏文獻圖像資料,為著名文史圖像研究專家著作等身。 ★內文試閱: ‧推薦序 走訪蔣中正的步履足跡 蔣中正是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是民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決策者與參與者,近年來學界已走出國共兩黨的歷史框架,透過史料史實呈現一位有血有肉的國家領導者,蔣中正研究也成為民國史研究的顯學,探討的主題益發多元,從政治、軍事到其日常生活,教人耳目一新,不避諱、具創意,豐富民國史內容,如何將這些學術研究成果吸收轉化並介紹給民眾認識,使之入門、甚至產生興趣,著實需花費一番功夫。 1946年10月21日,蔣中正以國民政府主席身分,首次赴臺灣巡視,受到各界盛大歡迎,對臺灣初次印象頗為深刻。蔣在10月26日日記中〈本周反省錄〉寫下「臺灣尚未被共黨分子所滲透,可視為一片乾淨土,今後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一模範省,則俄共雖狡詐百出,必欲亡我而甘心者,其將無如我何乎!」豈料他的預言竟然成真,1948年11月後國軍於國共內戰中屢遭敗績,共軍橫掃半壁江山,在內外交迫下,蔣於1949年1月21日正式下野,然其對國共和談從未存有幻想,因此在下野前夕即對未來局勢預作全盤規劃,為「另起爐灶,重定革命基礎」,將重點置於臺灣經營上,並以中國國民黨總裁身分奔走各地籌備戰事,5月先駐節澎湖,稍晚飛抵高雄、再轉往桃園大溪,最後移節臺北草山(陽明山),開啟在臺之歷史新頁。據歷史學者劉維開教授稱,國史館現存蔣中正總統侍從攝影官胡崇賢先生所拍攝照片(含正片、底片等)約有22萬張,拍攝地點遍及臺灣各鄉鎮,無處不見蔣中正總統作為國家元首走訪各地、視察民情的步履足跡,時下政治人物每以「全臺走透透」標榜,其實蔣才是深諳此道的第一人。 中正紀念堂係紀念蔣中正總統而設立之公共空間,開館迄今已近33年,過去此紀念空間往往帶給民眾莊重、嚴肅的意象,近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