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訊-月刊_第338期
銀暉萬丈光芒,點亮文學夜空 ◎封德屏 「銀光副刊」滿60期了。 整整五年,一開始就豪邁的用彩色頁編排,打破《文訊》內頁一貫素樸的色調,不時出現湛藍的晴空,皎潔的星月,四季繽紛的色彩。當然,吸引人的不只是顏色,而是每位作家飽含人生滋味的動人文字。事實上,長期維持彩色印刷仍有點吃力,中途,我們悄悄的改為套色,一直到今年,「銀光副刊」獲得星雲大師的贊助,我們才再度恢復了彩色。 每期12~15篇文章,有詩,有散文,有小說,投稿的門檻是年滿65歲。這是目前一般社會退休的年齡,邁入銀髮族年齡的界線。我們選擇這個年齡的限制,有兩個原因。一是在我看來,生活安定,醫療進步,懂得養生,縱使已屆65歲以上,人生正好進入最舒坦、最平靜的歲月。二是除了寫作,當年另一份專職工作,至此也大多退休,孩子多半長大,或已自立、成家,已可免除為生活奔波、教養孩子之辛苦。此時,正可以接續他們對文學、創作的興趣及熱忱。回顧一生,必定仍有和以往不同的創作慾望,我們希望他們能繼續或重新執筆,將他們對人生的體悟,此生難以忘懷、影響生命關鍵的人事物,藉著洗鍊成熟的文筆,書寫下來。 我們發現越來越多人注意這個單元,投稿給「銀光副刊」。許多海外作家,許久沒有訊息,突然寄來一篇稿子,筆力猶健,魅力不減當年。他用文章告訴讀者,告訴關心他的朋友,他仍在,而且還在創作。高齡逾90的郭嗣汾、畢璞、芯心,或是羈旅海外多年的童真、王鼎鈞、張系國、莊因,以《芙蓉鎮》等著作聞名目前在加拿大的古華,或是甫滿65歲那天就投稿給《文訊》的鍾玲,不參與文壇活動卻持續創作的邵?,小品文及新詩皆擅的魯蛟,活力四射、永不退縮的詩人張默、向明、碧果、丁文智,永遠在文章中感受她們別出心裁、細膩觀察的蓉子、劉靜娟、康芸薇、樂?軍、楊小雲、李秀,還有未曾停過譯筆的朱佩蘭、黃玉燕……還有好多好多,每次收到稿件,內心總是掀起一陣波濤。最讓我佩服的是,儘管都已是著作等身,他們仍然努力尋求突破及精進,就像這一期收到翻譯名家陳蒼多寫的小說。我們很慶幸能和這些作家一起度過他們豐美燦爛的創作人生。 幾天前,認識了今年甫過世作家郭良蕙的兒子,知道他已在為母親整理所有作品,打字,掃瞄,結集出版,這是他的心願,他用這件事情來懷念母親。這些年來,我看到幾位前輩作家的兒女,也是以同樣作法回報父母,紀念父母,我想這是感念親恩最好的方式吧。 秋陽輕灑,迎著微風,和同仁們一同散步赴約。維妮、亞維邀請我們,和他們母親王黛影在「呦呦.荷造場」共進午餐。看到王大姊越來越好的氣色,展露自然的笑容,聽他們談父親王書川生前以及寫作種種……。 前輩作家安詳歇息,雖停筆仍有瑰寶長遠流傳,勝似紅日耀眼,感動性靈,也溫暖人心。 沒有悵惘,這是一個美好的秋日午後。 ★目錄: 編輯室報告◎封德屏 《大火炬的愛》──朱西甯第一部小說◎應鳳凰 人文關懷 《薛平貴與王寶釧》出土記◎邱坤良 〈照顧腳下〉 面對逆境的心理翻轉◎林谷芳 〈書時間〉 曾經,一種閱讀時光◎廖志峰 〈心路‧筆痕‧書影〉 為歌留史 立言傳曲◎莊永明 談文論藝 試圖定義「小說詩」◎煮雪的人 大武聖山與子民的召喚之旅◎曾貴海 Care:作家母親與主播女兒──關於《有女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