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簡介 》 榮獲美國國家親子書出版金獎(NAPPA) 拜託別再這樣對孩子說! 那些聽起來完美、沒問題的稱讚,其實對孩子來說卻是殺傷力強大! 你認為是「為了孩子好」的責罵,卻可能徹底扭曲孩子的價值觀! 五個孩子的媽、自詡為「高效率女士」的麥德哈斯醫師, 在忙碌的職業婦女生活中,為了搞定狀況連連的五個孩子, 她在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中發現:原來改變說話方式,教養就成功了一半! 父母親的立意都沒有錯,錯的是用錯方法、說錯話。父母親都希望孩子擁有好品德、自信、懂得自立、負責任,因此用盡各種方式幫孩子阻斷誘惑、麻煩事、沒規矩,然而卻常常忽略自己說出口的話卻帶來了反效果。 如果你曾說過或常說以下的話,那麼非看這本書不可── 「吼!你又來了!」 「閉嘴!」 「只有小嬰兒才會哭。」 「弟弟妹妹還小,怎麼可以打他。」 「你想要被打屁股嗎?」 「不要再讓我說第二次。」 「你這樣做會有問題。」 「我說過多少次?我懶得再說了!」 本書羅列出平日生活中大人們不該對孩子說的「大人句型」,也許父母親們會想: ──「這些話我常常說耶,但看起來好像還好吧?!」 ──「我的孩子又沒被學校退學、也沒有虐待小動物,哪有什麼問題?」 ──「偶爾說說小謊、和兄弟姊妹鬥嘴冷戰、嫌我們管太多、一點點小任性,這些都是小孩子們常見的小毛病,這些毛病是能有多嚴重啊?」 然而事實是,那些父母親常對孩子說的話,會改變孩子的是非價值觀、扭曲性格、阻礙自我思考的發展、抹滅負責任的態度、容易受壞環境影響。所以,千萬別自認為夠了解孩子,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無心的一句話,在孩子聽來也許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如何改變你的日常教養替代句】 與其說:「你把房間整理乾淨了耶,你好棒!」這種不具體的稱讚。 不如說:「哇,看看你的房間!你把玩具分類放在不同的箱子,衣服摺好收好了,地板也掃過,就連床都鋪好了。」 ──說出「具體細節」來補強讚美,能讓孩子知道父母真的有花時間看出他們的努力,而不是隨口說出過於空泛的讚美,有時這種「不真誠」的讚美,甚至會讓孩子懷疑父母的立意:「一定又是要叫我做什麼了。」 與其說:「我要你罰寫四百遍『我不會再把姐姐的芭比娃娃扯壞』。」 不如說:「破壞別人的東西是不好的行為,去拿你的零用錢,我帶你去買一個新的芭比娃娃還給姐姐。」 ──以不生氣、非常客觀的態度,讓孩子自己體驗弄壞別人東西的後果。處罰只會激勵孩子因為「想要逃避懲罰」才改變行為,而不是他們真的懂得自己判斷對與錯。 當孩子電視看得沒完沒了,對父母的制止充耳不聞,與其怒吼威脅、長篇大論、哄勸、灌迷湯、拜託、抱怨、嘮叨。不如給他一個致命眼神,就是傳說中「殺人的眼神」,最好是能讓壁紙從牆上滑落、擋路者瞬間化為火球的那種眼神。 ──這種「極簡表達法」可以有效防止孩子出現「大人耳聾」,父母親說得越多,他們聽得越少,一旦父母說出口的話徒勞無功,就更無法有力引導孩子服從,此時一個清楚的臉部表情或眼神,都比無窮無盡的叨叨絮絮更有力。 本書還揭發了許多父母不敢置信的驚人事實:用「協商」、「長篇大論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