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式食物櫃
這是一段半路出家的美食家自學之路, 從沒有人像她一樣,用嚴謹、實事求是的法律人態度書寫飲食, 也沒有人像她一樣,能把平凡的食材故事寫得如此讓人欲罷不能。 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葉怡蘭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其實,大家都想做菜」》作者 莊祖宜 必讀推薦 食材、料理、美食。 飲食最吸引人的,不在它能滿足口慾, 而是,它能引領人找到真實愉悅的自我, 發現原來,人人都是自己的最佳美食家。 Liz,一個小律師,同時也是個美食愛好者。比起六法全書或是文案卷宗,她總覺得食譜要比它們深奧得多;總是希望加班的地方不是事務所,而是家裡的廚房,因為料理食物經常帶給她許多的快樂與難以言喻的成就感。 在本書中,Liz發揮法律人整理分析的長才,一一介紹許多台灣也不陌生的日式食材、調味料。從食材起源、料理、滋味到調味的應用,甚或日式飲食的品嘗與文化介紹,條理清明,文字細膩,引人一路探讀。她更發揮了實證的精神,將這些食材和調味料妙手變化為多品道地的料理,並列舉了台灣也能買到的多種日式食材的應用食譜,希望與您分享她最美味的「日式食物櫃」。 ★ 專家推薦 從Liz的字裡行間可嗅聞出律師工作訓練時留下的影跡,與對美食料理的熱烈求知慾:比方她對食物之來源掌故的高度興趣、博引群藉,對經典菜譜作法步驟的先謹守繼而透露小小個人創意。成為我們窺看日本家常食材調味料廚藝的一扇窗,頗具實用性。 ——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葉怡蘭 讀Liz的文字,就像親身跟她在居酒屋裡用餐小酌一樣,在溫暖家常的氣氛下討教了一系列日式食材的源流掌故與應用撇步。Liz對日本料理的專精與熱情很有感染力,讓我最近無時無刻都想吃日本菜,且自己在廚房裡烤飯團、炒牛蒡、煮昆布……也愈發得心應手了!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作者 莊祖宜 ★ 內文試閱 【食材】秋天之魚,秋刀魚 日本人常說「食欲之秋」,彷彿捱過了酷暑,吃什麼都特別有滋有味。 關於秋天的味覺,除了前面介紹的栗子與松茸,還有一樣也是日本人所鍾愛的當令食材:秋刀魚。 台灣人對於秋刀魚並不陌生,事實上是熟悉得很。台灣的秋刀魚捕獲量在全世界數一數二,市場裡一年到頭都能看到秋刀魚,惟以中秋前後一個月間的秋刀魚最為肥美。那陣子若在市場裡逛到魚攤,請留意有無閃耀亮銀色澤的秋刀魚,若正巧看見魚身緊實筆直、嘴角尾鰭還泛著黃色油光的上等貨色,請即刻帶回家,因為那豐厚的脂肪可會讓人唇齒留香、回味再三呢。 日本人稱秋刀魚作「」(讀音為sanma),漢字即寫作「秋刀魚」,顧名思義,此魚果然與秋天脫不了干係。日本補捉秋刀魚已有三百年之歷史,這一尾身形如刀的魚鮮,早就不時棲息於家庭餐桌一隅,甚至登場於落語、詩歌之間,代表庶民飲食的秋刀魚果然備受喜愛。 「目黑的秋刀魚」(目?)就是一著名的落語段子,故事中至目黑打獵的王爺因飢餓難耐,命百姓獻上食物,百姓誠惶誠恐地呈上當時被認為是下等魚的烤秋刀魚,卻令王爺讚不絕口,回到官府後命廚師依樣畫葫蘆,廚師卻自作聰明將魚骨、脂肪通通去除,味道自然比不上全魚,令王爺大失所望,遂言:「還是目黑的秋刀魚好吃。」如今東京目黑一地年年舉辦秋刀魚祭,成千上百的秋刀魚一齊在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