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兒談戀愛(平裝)
<內容簡介> 她有兩個年齡相近,性格志趣卻完全不同的女兒。 張瀛感性,喜歡藝術。從小愛玩創思,視學科英數理為畏途。 是什麼原因讓她突破自我,躋身台大、留學英國? 張鈞甯理性,偏愛數學,循著教育體制,順利進入產經法律研究所。 是什麼理由,讓她大大翻轉,反向潛身表演藝術的世界? 因為她們的背後都有一個相同的推手,一個外柔內剛的母親。 她用開放與尊重的教養態度,面對兩個興趣與志向都截然不同的女兒。 她以其獨特的觀念,面對生命種種的難關,與親子間種種的艱困。 本書內容感性和理性交織,歡笑和眼淚兼蓄,陳述親子家庭間的點滴。 各篇章看似無關,但基本思緒脈絡卻一貫, 構成一個的教育理念,顯現一個現代母親的體貼與智慧。 在這個價值混亂、經濟蕭條的年代, 這本書讓我們看見「教養」對一個人處世能力的影響。 對這個人人都在學習「如何獲得成功」的社會, 鄭如晴告訴你,首先要讓孩子學習「如何接受失敗」。 ★本書特色: ‧本書未出版先轟動,3月15日(週日)《中國時報》第5版全版報導。 ‧全書內容在《聯合報》繽紛版《自由時報》與《國與日報》刊載時,就廣受好評。 ‧出版前她與女兒張鈞甯,上過中天電視《沈春華LIVE秀》,已經掀起話題。 出版後張鈞甯也會配合宣傳,將是電視談話性節目的重要話題書。 ‧作者從小就沒見過母親,27歲在德國留學時,兩個女兒張瀛與張鈞甯先後出生, 一開始她並無太多喜悅,因為既要唸書又要打工,只能在唸書和帶孩子當中做一個選擇。 她就告訴自己:「我要做一個好母親」。 但她不知該如何扮演母親這個角色,於是,她選擇了當女兒的情人。 ‧她的大女兒張瀛,國中起數學就只考三四十分,最後卻進了台大。 讀高職美工科,卻能留學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 曾為義大利家具設計產品,為軒尼詩烈酒設計包裝。 ‧她的二女兒張鈞甯,不愛背書,只喜歡數學的數字少女,大學卻讀了法律系。 大四時已在演藝界嶄露頭角,卻去讀了中大產業經濟研究所。 挑戰生性內向與背劇本很慢的缺點,成為全方位演員。 ‧本書由孫越、洪蘭、沈春華、侯文詠、陳靄玲等學者專家推荐。 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