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的孩子才好命
我不相信勤管嚴教,也願意讓她輸在起跑點; 勇敢和樂觀、友善,是我最想送她的童年禮物。 在一到三歲的愛的黃金期,這些比培養智力更重要。 因為四十歲以後才當媽,因為看過許多人生風景與遭遇過許多挫折,所以對於教養這件事,吳淡如不同於時下媽媽的焦慮,反而有一股成熟與自信。 許多媽媽深怕稍晚一步,孩子的腦力開發就會來不及,或是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吳淡如認為,愛孩子,就不要急著教他。智力固然重要,但孩子的IQ不會因為在幼年沒有好好訓練就完蛋。她相信,一個孩子在幼兒時期所獲得的安全感,將保護他一生人格健全與精神正常。 雖然把孩子看得很重要,為了生下她一條命差點送掉,但她不因此犧牲自己的夢想與生涯。她深刻體認到,只有媽媽好,孩子才會好。她不期待孩子完成自己任何未完成的夢想,希望孩子能按著上天所給的樣子自然成長。 也因為有了孩子,她重新享受從?享受過的童年,在已成型的生活中不時發現新大陸,許多小小的幸福重新被定義。她享受與孩子相處的過程,珍惜當媽媽的每一刻。 本書紀錄了吳淡如成為母親後所體會的點點滴滴。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教小孩的書,而是一本談尊重,談愛,說的是媽媽和孩子彼此如何在互惠中成長的書。 ★內文試閱: 訓練,不能?有愛的聲音 親愛的孩子: 從前從前,有個孩子,從小就是個過敏兒。她老是在清喉嚨。她媽媽每次帶她看醫生,醫生都說是支氣管發炎。久而久之,每次症狀都一樣,她的媽媽也失去耐心了。 她媽媽應該也愛她,只是因為生活中磨人的事很多,而她年紀不大就當了媽媽,自己也?有學會如何控制情緒。每次這個孩子在清喉嚨,她的媽媽就會說:「妳再咳,再咳啊,妳的支氣管炎,就會變氣管炎,然後就會變肺炎,變肺病,像妳阿公一樣!」這個孩子,把生病都當成自己的錯。 她的媽媽很會訓練她,說女孩子什麼家事都不會嫁不出去。她小學時候,就要用手洗衣服,洗到兩隻手都是富貴手,到了冬天,全部龜裂,寫字時,作業簿上常會有血痕。媽媽有幫她擦藥,但也還是跟她說,妳再這樣下去會爛掉! 她也不願意啊。後來她長大了才發現,原來自己還真是個超級過敏體質,不只氣管過敏,皮膚也過敏。 長大了,她不太願意常回家。因為她工作了一整天,疲累的回到家中,想好好休息一下,媽媽為了關心她,會一直問問題,問個?完。媽媽明明?有社會工作經驗,卻常喜歡說些如何待人處事的道理,也常教訓她哪句話說錯了。 她曾有好幾年的時間?回家,像個流浪漢一樣。她很少想到回家,特別是在人生變得千瘡百孔的時候,她知道自己不能回家,訴苦只是自找麻煩,再被教訓一頓而已。 這個關係,直到她有了孩子後,才慢慢的改變。不過,那孤單的,缺乏愛的關注的童年,一直補不回來。她很獨立,但是對感情的信任度很低。 這是誰的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常常發生在我們這一代的故事小縮影。 這個故事讓我體會到一件事,那就是,就算為了訓練孩子,也不可以?有愛的言語。而言語,說再多也?有一個溫馨的舉動來得重要。孩子不是警犬,不管你多麼想讓他聽你的,都不是用強迫的。 *** 妳上體操課矯健的模樣,常常讓我懷疑是不是抱錯孩子了,媽媽的基因可?那麼好。我從小是個很靜態發展的人,很懶得動,體育成績常不及格,吊單槓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