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三國:對字,多一點感覺!3
對字,多一點感覺! 3
讀過《三國演義》的原著嗎?會不會覺得很難懂? 故事中輪番出場的上百位人物是不是常常傻傻分不清楚? 接二連三的戰爭看得驚心動魄,卻老是弄不清楚來龍去脈呢? 想不想輕輕鬆鬆讀三國呢?試著用看電影的心情,在腦海裡描繪出自己想要看的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在哪裡拍的?古裝片嗎?有哪些明星?好不好笑?是悲情?還是很熱血? 黃秋芳老師運用導演拍攝電影方法,透過時光的分鏡表,標示三國在時間長河中的位置與背景。從「黃巾之亂」開始,分析每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始末,快速掌握三國的精髓。而鮮活生動的英雄形象,更是讀三國不能錯過的重點,透過歷史、文學、民間三者不同的形象,描繪出一個個耳熟能詳的角色,並感受書中奇特的渲染力,輕鬆讀三國。 ★本書特色: . 黃秋芳老師深入剖析三國故事的來龍去脈,從「時空背景」、「戰爭脈絡」到「英雄形象」,像偵探辦案,抽絲剝繭,拆解延續百年的三國風雲,讓你輕鬆讀三國。 . 從三國故事裡人物的描寫以及戰爭的刻劃,黃秋芳老師教你如何看三國,學作文。 ★內文試閱: 輕鬆讀三國 翻過《三國演義》古典原著嗎?拿起書,惦惦看重不重?讀起來,很難懂嗎?還是維持在「還好啦!可以接受」的範圍? 找到機會,記得翻翻原典,無論有沒有讀懂、讀到第幾回,其實都沒有關係。 整部《三國演義》,描述人物超過三千人,真正出場表演的也有三百人,我們了不起記得三十個人,真談得上很喜歡的,不過也就兩、三人。大部分的讀者,看到這麼多人物一湧而來時,很容易心慌,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過程,咦?這個人的名字前面有看過,他是幹嘛的?心一急就往前翻,就像在讀英文小說時,遇到每一個生字都停下來查字典,忙著對譯,這樣讀書,痛苦極了,簡直像在做功課,哪有什麼「讀小說」的樂趣呢? 有一些人被龐雜的人名嚇壞了,也被繁複的殺戮讀矇了,居然還緊張兮兮地追問:「張角跟張讓是什麼關係?」、「甘寧夜闖敵營帶的是三百人還是八百人?」、「怎麼辦?十常侍的名字,我總是背不起來。」 天哪!又不是要模擬考。張角跟張讓一點關係都沒有;甘寧以小搏大的價值,不會受數字影響;十常侍google一查就一堆資料,硬要背下來,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記得,閱讀是為了享樂。我們要培養一種輕鬆閱讀的能力,看不懂就跳過去,讀不下就擱著,在心情最好的時候拿出來,一邊看一邊跳也沒關係,只要有一些關鍵字、有一些喜歡的段落,刻印在腦海裡,記得一、兩個段落,感受奇特的渲染力,這就夠了。 當我們看一部喜歡的電影、看一本入迷的小說,會去研究這件事發生在幾年?那場戰爭死了幾個人?誰跟誰到底什麼關係、會在什麼脈絡遇到誰、然後會怎樣嗎?根本不可能嘛! 三國也是一本迷人的小說,要用入迷的感覺去讀它。有一些人物忘掉了,不要管他,繼續往前閱讀,只要理解了大框架,起來晃一晃、繞幾圈,有一些原來印象不熟的角色,忽然又跑回來了,這樣,就可以享受到一種「原來多了個老朋友」的驚喜。 在學習的歷程裡,一定要牢牢記住,沒有樂趣,等於沒有價值,當然也完全無效。 想想古代人讀的書,不是刻在甲骨上,就是寫進竹片,就算跨進超級進步的時代了,也要寫在絹帛上,捧一大堆布耶!那才真叫做沈重。 這一對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