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
至西漢中期,動盪局面始穩定,因鑒於地方權力過大而造成諸侯割據之亂象,因此「中央集權」便成為當時最重要的治理需求。應之而生的,即是以儒學為底,兼涵陰陽、五行學說的「讖緯之學」。
董仲舒所提出的「天人感應說」乃這一哲學體系的出發點,其所有理論皆詳細記述在《春秋繁露》中。書中提出的想法與現代生活仍有許多相關之處,頗值得作為修身養性之參考。全書原有17卷,共82篇,其中三篇古本有所闕漏,今存79篇。
董仲舒(西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漢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及教育家,廣川人,專治《春秋公羊傳》。漢景帝時,曾任公羊博士,與古文大師孔安國齊名。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思想便是由董仲舒提出。直至今日,儒學的地位依舊不可動搖,乃受其影響。以陰陽五行為主的學說「天人感應」與現代生活中的風水學也頗有關係。其著作除了《春秋繁露》之外,尚存有《天人三策》及《士不遇賦》。
目錄
- 卷一
楚莊王第一
玉杯第二
- 卷二
竹林第三
- 卷三
玉英第四
精華第五
- 卷四
王道第六
- 卷五
滅國上第七
滅國下第八
隨本消息第九
盟會要第十
正貫第十一
十指第十二
重政第十三
- 卷六
服制象第十四
二端第十五
符瑞第十六
俞序第十七
離合根第十八
立元神第十九
保位權第二十
- 卷七
考功名第二十一
通國身第二十二
三代改製質文第二十三
官制象天第二十四
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第二十五
服制第二十六
- 卷八
度製第二十七
爵國第二十八
仁義法第二十九
必仁且知第三十
- 卷九
身之養重於義第三十一
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第三十二
觀德第三十三
奉本第三十四
- 卷十
深察名號第三十五
實性第三十六
諸侯第三十七
五行對第三十八
- 卷十一
為人者天第四十一
五行之義第四十二
陽尊陰卑第四十三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
天容第四十五
天辨在人第四十六
陰陽位第四十七
- 卷十二
陰陽終始第四十八
陰陽義第四十九
陰陽出入上下第五十
天道無二第五十一
煖燠孰多第五十二
基義第五十三
- 卷十三
四時之副第五十五
人副天數第五十六
同類相動第五十七
五行相勝第五十八
五行相生第五十九
五行順逆第六十
治水五行第六十一
- 卷十四
治亂五行第六十二
五行變救第六十三
五行五事第六十四
郊語第六十五
- 卷十五
郊義第六十六
郊祭第六十七
四祭第六十八
郊祀第六十九
順命第七十
郊事對第七十一
- 卷十六
執贄第七十二
山川頌第七十三
求雨第七十四
止雨第七十五
祭義第七十六
循天之道第七十七
- 卷十七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
威德所生第七十九
如天之為第八十
天地陰陽第八十一
天道施第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