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新制財報選好股:第一本IFRSs合併報表選股密技
第一本IFRSs合併報表選股密技
選好股,不用搞懂整份報表! 新制財報直接衝擊營收獲利, 無須鑽研公式,只要掌握關鍵改變: 企業轉投資操作空間多,財報附註可見端倪 存貨損益影響毛利率,不能再用財務比率立判經營績效 緊盯企業獲利三支箭,就能看出企業未來的營收、獲利動能 確認有無未實現損益的金融資產,判定是否藏有巨大風險 本書捨棄坊間會計學用書慣用的、較為複雜的專業會計科目與公式,改用各種台股企業實例及故事筆法,先幫讀者輕鬆建立閱讀四大財務報表的基本功;接著,帶大家一起探索IFRSs新制對台股的衝擊及在投資台股上的運用;最後,再透過完整的台股案例操作及說明,學會如何用財務報表偵測地雷股,和一次貫通IFRSs新制的精華。 讓掌握第一手資料的會計師兼證券分析師,Step by Step卸除美化財報的伎倆,讓你不用看懂整份財務報表,也能摸出一手好股! ★內文試閱: ◎看懂財報,摸牌選好股 沒有經驗的投資人,除了對股票市場的長期變化缺乏概念之外,也沒有投資策略與選股的一套邏輯。依靠價格走勢的技術分析,可以拿來選股票;依照公司基本面財務數字的比較評價,也可以拿來選股票;而從總體經濟或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中,也可以由上而下推演出最有可能有好表現的公司;甚至更投機一點,追蹤籌碼變化,從中找出最有可能股權被大量集中持有的股票。 以上說的就是技術面、基本面、總體面與籌碼面的選股方式,每個方法各有特色,也各有優點與缺點。但概括來看,不論是哪一面,其實都是一種對於未來股價的預測,你根據自己獲得的訊息,產生出自己的認知與看法,然後進行投資。 ○基本面為底的摸牌選股法 就像我的學經歷皆圍繞於會計相關領域,所以從基本面與財務報表切入投資,是我的優勢一樣,一般投資人在做投資時,如果從自己的優勢或專長開始,就能最快進入。你若是理工學生,或是工程背景的職場人士,研究產業競爭與生產技術,就很容易觸類旁通。如果你是個社會文學相關科系的公務員,根本沒聽過商管與經濟專業術語,就從ETF(指數股票型基金)開始選股,是投資風險較低的選擇。等到時間久了,當你對投資愈來愈有興趣,自然會在基本面與總體面有更多的著墨。 在基本面的分析上,最容易聽到的批評與指教就是:「財務數字是落後的後照鏡,等到財務報表公布,市場價格早就跑掉了。」這其實是一種對於基本面分析的誤解。有很多時候,財務報表除了數字以外,根據財報數字逐季的變化,你可以觀察到公司的某些趨勢,並且仔細研究財務報表內的會計項目附註,有時候我們可以提前猜到「市場將來要反映什麼利多」,至少可以比媒體早一點知道,因此,我喜歡把它叫做「摸牌」。 ○穩健的選股入門法則 一開始要自行選股的入門投資人,我會建議他們先開始從「台灣50」與「中100」入手。因為這些中大型公司在市場的時間較久,也有法人盯著、互比績效,因此比較不會有那些小型股的風險。 對財報一無所知的人,應該在大盤行情不好且市場成交量低迷的時候,買進台灣50或是其他跟加權指數接近的ETF。如果你已經入門本書,對於財務數字有了基本概念,懂得本書所講述的分析案例,這時你應該在台灣50與中100裡開始篩選股票,因為這150家當中,總是有些產業或公司出現營運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