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球招親」真能招來真命天子,亦或只是將姻緣寄託給未知的命運?富家千金劉月娥拋出的繡球就這麼落向一貧如洗的秀才呂蒙正。在破窯中,劉月娥獨自為呂蒙正捱了十年光陰……
劇中將貧富懸殊帶來的衝突,以及世間冷暖、人情現實的醜陋面貌表現得淋漓盡致。本劇乃結合許多傳說編寫而成,「齋後鳴鐘」、「碧紗籠詩」、甚至「呂蒙正」這個名字皆出自不同朝代所流傳的故事。不僅關漢卿與馬致遠曾創作相關作品,近代歌仔戲中亦有此劇。
王實甫(1260年~1336年)元代雜劇作家,名德信,大都人,在《錄鬼簿》中可知他時間略晚於關漢卿。王實甫創作的作品較貼近民間生活,目前保存下來的戲曲作品名稱可見於《錄鬼簿》中,尚在的作品只餘下《破窯記》、《麗春堂》、《芙蓉亭》、《販茶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