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的思考《頂尖企業家的150則黃金觀念》(平裝)
這是一個“無商不在”的時代,也是一個經濟主導萬事的時代 經由觀摩思考,化成自己未來的競爭利器 150則關於總裁商場上的觀念,告訴你在商場上的秘密 本書涵蓋多元面向 ◆ 一流的企業領袖:比爾蓋茲、麥可戴爾、錢伯斯、稻盛和夫、菲奧莉納、賈伯斯、李嘉誠、傑克威爾許、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鈴木敏郎、玫琳凱等。 ◆ 一流的世界企業:微軟、戴爾電腦、蘋果電腦、路易威登、萊雅集團、日本7-11、思科系统公司、星巴克、沃爾瑪、宜家、麥當勞、迪士尼、麥肯錫公司、耐吉、IBM等。 ◆ 一流專家學者:彼得杜拉克、大前研一、神田昌典、帕克‧慕羅、詹姆斯‧柯林斯、傑利‧薄樂斯、麥可波特、阿爾溫托夫勒等。 ◆ 最多元商業學:管理學、人才學、行銷學、領導學、物流學、趨勢學、電子商務、品管學、客戶學等。 ◆ 最多議題觀念:連鎖經營、併購、商業模式、商業謀略、創新模式、創業思考、展店模式等。 總編輯筆記 「這是一本極為罕見、蘊藏高知識含量的絕佳書籍。我們常說,一本書可以留下一個智慧。那這本書留下的,會是150個智慧。」 ---總編輯的話 前言 商業的智慧膠囊 這是一個“無商不在”的時代,也是一個經濟主導萬事的時代。 商業時代,交易是激烈競爭下的生存本質,聰明的交易,才有贏家的結果。如何每一次的交易中取得勝利的先機,不輸的籌碼,又如何在詭譎多變的商戰中、職涯裡,屹立穩存?如何商業團隊的整合中,建立最高戰力?這是商學院一再研究的課題。 當哈佛商學院提出「案例研究」的觀念,希望從實際商業案例的剖析中,找到足啟來者的經驗值時候,就成了商界風行景從的學習觀念。而另一方面,各種商業理論與工具的提出,並未因此式微,所有的學界、產業界提出的各項學理與實例都讓“商業學”的面貌益發複雜。商業學領域,原本就是一所永遠無法取得畢業證書的大學,原因是,變數太多、可控性太低,今日之成,或許就種下明日衰敗之因。因此市場淘洗之快,常讓業者惴惴不安。 例如,20世紀初期的美國前一百大企業,而今僅剩16家。1970年財星五百大企業,到了1980年代高達1/3不復存在,而1980年代財星五百大企業中,高達230家不在名單之上。幾乎是一半的比率。所以它告訴我們,規模與聲譽都不足以令公司長治久安。商業環境變化之鉅,著實非常驚人。 《追求卓越》這本書的作者華特曼和畢特士,曾經在80年代初期提出,「美國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太迷信管理工具,這掩蓋了我們明顯忽視管理是個藝術的事實。」這是一句重要警語。商業講究管理,無論是涉及哪種商業層面的管理,但重要的是,商業確實不是由數字堆砌出來的「數學管理」,而應該是如華特曼和畢特士所說的,管理是項藝術,既是藝術,就是哲學。商業若是哲學,哲學就不能脫離人的思考、情緒、與人性,於是當我們從人的角度切入理解的時候,才會發現,其實管理或者說商業的競逐成果,往往是因人而異的,即使使用的是同一套制度或是管理工具。 很多商場有成者,可能具有不同的思考、或者有獨特的人格特質,而使得他在某一時某一地,取得了經營的績效。這些殊勝的個人案例,就成了我的商場生涯中,長年保持吸收與記載的對象。我是個愛好閱讀者,每年平均閱讀200-300本的書籍,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