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的手紙屋 - 給工作人的學習、成長與指導

給工作人的學習成長與指導

4.3 / 1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1852812
  • 出版日期:2009/03/25
<內容簡介> ‧日本讀書普及協會(NPO法人)推薦圖書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四顆半星推薦 「為什麼要工作呢?只是為了賺錢嗎?」 「那到底要怎樣找工作呢?」 ~~改變求職歷程的十封信~~ 面臨求職難題的大四生諒太,對未來有強烈的不安及疑懼。 因為哥哥長年沒工作,所以爸媽特別重視諒太的求職。 一日,他在經常光顧的「咖啡書房」中發現了「手紙屋」的廣告單── 只要寫十封信就能改變人生?! 在好奇心的驅駛下,他半信半疑的鼓起勇氣寫了第一封信…… 於是在忙碌於面試找工作的同時,他與「手紙屋」展開了魚雁往返, 討論如何利用面試磨練自己、要先瞭解公司這個「人」、千萬別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十封信中,諒太確定了自己的夢想,只是謎樣「手紙屋」到底是誰?怎會如此瞭解他? 第一封 「以物易物」 雖然「以物易物」已經相當少見了,但其實現今勞動市場仍有「以物易物」, 也就是指勞動者希望用「時間」及「勞動力」換取公司的「金錢」和「安定感」。 「對方擁有的有自己要的,自己擁有的也有對方要的,剛好彼此得以交換。」 一般認為工作只是為了獲取安定感及金錢。但「手紙屋」則認為工作一定還有其他的目的。 在難以遇見「需要的雙重巧合」時,金錢只不過是最方便的媒介。 以物易物的原則下,「手紙屋」表示書信往來的費用在收信者成功時才需支付, 而書信的價值也由收信者來決定(表示寫信者如何評值自己的成功)。 第二封 「你的封號」 希望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就要怎麼看待他人。 讚美某人,甚至放出消息,相信最後他也會如此對待你。 因為人是多個面向的,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個性,卻可以誘發一個人潛在的那一面, 也就是我們期望看見的面向。這也就是你怎麼稱呼他人,他們也就會那樣表現。 在寫第三封信給「手紙屋」時,諒太獲得某汽車公司的初試合格通知。 第三封 「天助自助者」 風水輪流轉,再大的公司也可能因時代潮流的轉變而消逝。 曾風行一時的B.B.CALL,那些業者如今全成了過往雲煙。 歷史總不斷重演,所以找工作時,絕不可只看眼下,必須思考未來趨勢。 無論公司的規模大小、職務高低、報酬多寡,重要的是自己對做好工作的執著, 此即「天助自助者」。 寫第四封信給「手紙屋」時,諒太得知自己沒被汽車公司錄取,而受到打擊, 也表示要重新展開求職活動,找尋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 第四封 「一帆風順的人生」 人是極需歸屬感以及歸宿的動物。 離開校園,初入社會的新鮮人不就是在找尋下一個歸宿嗎? 努力參加升學考試、積極找工作的人,不就是怕沒了去處? 無論理由為何,能讓自己獲得行動力的,必定可發現其中積極的理由。 相反地,太易到手的工作或考取的學校,反而讓很多人事後後悔。 各行各業中的成功之士都是在一次次的試誤中,確立自己的人生方向。 成功者多半認為人生是「一帆風順」,因為想成功就得付出與成功等值的代價, 也就是把夢想和努力分別放在天秤兩端,只有對等的付出,天秤才會平衡, 而失敗不過是累積經驗的過程罷了! 那些付出不夠的、努力方向不對的、忽視失敗價值的人則會覺得「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 寫給「手紙屋」的第五封信中,諒太提及朋友們都有大企業迷思, 因而猶豫是否也要以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