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五十周年增修版重新上市,越南船民第一手口述歷史
★彩色歷史檔案與照片,重望被塵封的歷史記憶
「從今以後,香港已對越南船民實施新政策。從此,凡因經濟問題以船民身分設法進入香港者,將被視為非法入境。非法入境者不可能移居第三國,他們將被監禁並等待遣返回越南。」
——一九八八年,香港政府向越南船民解釋新難民政策的廣播文
一九七○年代,隨著越戰結束,大批越南人基於對共產黨統治的恐懼,以及遭受政治與經濟壓迫,決定逃出家鄉、跨越海洋,尋找新的生活。這群人被稱為越南船民。根據聯合國統計,在海上浮沉的船民,約有二十萬到四十萬葬身海中;獲得救援者,則流轉在各難民營與庇護國間,希望獲得西方國家移民資格。
在漂流途中,許多船民與親人生離死別,也常遭遇海盜洗劫、周邊國家的邊防驅趕、荒地求生等困境。他們離散的足跡遍布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香港、台灣、中國、美國、加拿大......不僅促使各國共同建立援救、難民營中轉與定居他國/遣返原居地的先例,也反映冷戰時期地緣政治勢力的消長。種種未知、猜忌、扶持、盼望,都濃縮在一艘小小的船,一群人的坎坷命運中。
隨著越戰終戰滿五十周年,當今各國極右政權崛起,針對國際難民的救助也愈發緊縮。在動盪的年代如何守護人性,國際社會如何團結互助,共同打擊日漸猖獗的人口販運?一切故事,都要從越南船民開始說起。
作者簡介
黃雋慧
是一位遷徙者,香港出生,後移民加拿大溫哥華,親歷和見證大型人口移動。也曾居大連,操粵語、英語。略懂一些日本語。近年熱衷閱讀難民故事,觀察當今難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