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沸騰,生命卻冰冷了
保羅在學會愛人之前,卻先學會了殺人,
而世界似乎再也沒他的容身之處。
不到二十歲的他滿懷熱血、站上前線,起身對抗一種仇恨,
那種不知何故讓同一世代、不同陣營的年輕人相互殘殺的仇恨。
不過,他必須先活著走出戰場。
「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無論描寫人或自然,筆觸都十分敏銳、沉穩且精準。」──《紐約時報書評》
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是一戰的倖存者,他在《西線無戰事》中寫下了前線士兵眼中迷濛的世界,包括令人熱血激昂的砲擊、命懸一線的衝鋒任務,以及對同袍、乃至於敵人的深刻情感。
本書迅速在當時傷痕累累的各國掀起風潮,成為傳世之作,不但立即翻拍成電影,雷馬克也因此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幾年後納粹當政,一度視之為禁書,但始終不減其地位。
戰時沉睡的一切,會在戰後甦醒。
夢魘永遠不會平息。
本書特色
◆ 雷馬克傳世經典,旅德譯者 温澤元全新譯本
◆ 與設計師 廖韡合作,精美呈現,最值得收藏
◆ 各國公認,各級學生最佳讀物,獲亞馬遜「教師精選」
◆ 美國亞馬遜上萬則評論,Goodread近50萬則好評!
◆ 最多德國人看過的書,翻譯逾58國語言,銷售超過3,000萬本
靴子、毒氣、自由……
當天的前線萬籟俱寂,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
致墮落的青春,以及戰爭的徒勞!
作者簡介
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 Erich Maria Remarque
德裔美籍作家,被譽為戰爭文學大師。
雷馬克十八歲那年親身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在西線負傷,獲頒一級鐵十字勳章,回鄉後做過許多不同工作。他在1929年發表《西線無戰事》,隔年即在好萊塢拍成同名電影,不僅奠定了國際暢銷作家的地位,也讓他獲得兩次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德國納粹1933年當政後,《西線無戰事》成為第一批被公開燒毀的禁書;雷馬克在1938年被剝奪了德國國籍,並於隔年跟妻子移居美國;他的妹妹埃爾弗里德則在1943年被納粹處決。雷馬克1948年回到歐洲,此後定居在瑞士,最終於1970年逝世。其家鄉奧斯納布呂克在1991年創立了雷馬克和平獎。
雷馬克一生著有十五部小說、三部劇本和兩部文集,其中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
譯者簡介
温澤元
師大翻譯所筆譯組畢,德國曼海姆大學語言學碩士,熱愛文學。譯有:《監控資本主義時代》、《黑暗年代的女哲學家》、《錯不在我》與《親吻的歷史》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