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噁心到同理(新版)

5 / 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6263107755

美國法哲學巨擘瑪莎•納思邦理性檢視性傾向與同婚議題的雄辯宣言
深入探究「噁心感政治」,審視以此作為立法準則所造成的不公與傷害
從憲法價值再出發,走一條理性的路,回歸將心比心的同理世界

麥田Courant書系選書人 楊照 ──專文導讀

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林志潔
臺北市議員 苗博雅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陳宜倩
政治大學台文所副教授 陳佩甄
臺灣大學法律系法學博士候選人、臺灣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張宏誠
──同理推薦

但是訴諸噁心感的政治會說只因為你讓我想吐,這就構成了讓我視你為社會毒瘤的足夠理由,讓我可以否定你身為國民的最基本資格。
——瑪莎•納思邦,節錄自本書

身為多產作家和獲獎無數的思想家,納思邦是當代關於法律、正義、自由、道德和情感研究的重量級權威。在這本打破成見、回歸性別議題本質的精悍著作中,作者集中火力,以理性但義正詞嚴的態度,瞄準「噁心感政治」──反對同性平權的非理性壁壘──全力迎擊,深入多件與性傾向相關的憲法實際案例,由法入理、由理問情,為同性婚姻及多元成家凜然辯護。

納思邦認為,厭惡與噁心感一直是那些歧視同志者的根本動機。在面對同性戀行為及連帶的人際關係現象時,反同婚人士會經歷一種類似「身體廢物、噁心昆蟲和腐壞食物」的不快感,利用此負面感受來撻伐同性婚姻,並證明一系列法律限制的正當性──如「反雞姦法」與「捍衛婚姻法案」。他們甚至認為,這種生理、心理交互作用的反感情緒具備某種「智慧」,使社會得以遠離敗壞倫理道德的性別選擇。然而,「噁心感政治」的激情主張,違背了所有公民在法律之前皆平等的基本原則。欲對抗這種價值操作,納思邦提出了「同理心政治」的解決方案,強調個體尊重、不分族群的愛欲渴求與性的本質,鼓勵人們運用想像力,積極理解另一方的立場。

全書精闢嚴謹,邏輯清晰,充滿人性關懷。作者從噁心感、歧視、隱私、結婚權、親密行為等眾多面向,論及身體自由、同性婚姻乃至公開性愛,將事物的本來面貌引入法律的嚴密框架中,擺脫噁心感的非理性羈絆,邁向同理思考、平等正義的終極出路。

「生活的真諦就是讓自己好好活著,也放開心胸讓別人好好活著,追求自己的生命意義。」

各界好評|

我們之中對於婚姻仍抱持較傳統觀點的人,需要非常認真看待這本書,因為在本書中,作者對於同性婚姻的改革作出了我所見過或聽過最好的闡述。而且她用一種十分文明而理性的態度進行討論,並不會讓我們之中完全持相反立場的人覺得受到貶抑、或是被隨便打發──顯然這個議題在可見的未來還會公開討論很長一段時間。
──大衛•諾瓦克(David Novak),美國猶太文化學者

瑪莎.納思邦用無比的耐心、清晰的解說、大量的資訊和敏銳的感覺力,告訴我們大部分反對同性戀權利的法律和政治上的論述,都不是根據理性而來,它們只不過是強辯──也就是說,來自於不理性的偏見。她一一駁斥了反對同性戀權利的理論基礎,並且對美國社會提出了有力的挑戰,激勵我們要勇於支持美國社會聲稱最珍惜的平等,也為我們帶來了勇氣和鼓舞,讓我們勇於做對的事。
──大衛•哈爾博林(David Halperin),美國性別研究學者、酷兒史家

納思邦付出了她全部的智力和敏銳的觀察,對同性戀權利的案件做出憲法上的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她也明確闡述了一個強而有力、也足以激勵人心的平等觀,為性的弱勢族群帶來了希望。我必須說對於我們這些關心 LGBT 的權利的人來說,實在非常高興納思邦與我們站在一起。
──卡洛斯 A. 博爾(Carlos A. Ball),《從暗櫃到法庭》(From the Closet to the Courtroom)作者

Courant 書系|選書人 楊照
跨界思潮的指揮家,演繹多元知識的 Courant。
Courant,是輕盈的波盪,卻能刻下深邃印痕。
Courant,也是思潮的詩意代稱,流水運行不斷如思緒。
Courant,更是一段輪旋無盡的優雅舞曲。
從最初開始滴淌,既是歷史的洪濤,也是浮世的細流,縱貫敲打。
Courant書系,一本書,一種思惟,一片視野,一支引領新曲式的輪舞。
間奏來時,流轉的樂音倏然歇止──
Courant!思潮湧入,讀者登場。

從噁心到同理:拒斥人性,還是站穩理性?法哲學泰斗以憲法觀點重探性傾向與同性婚姻/瑪莎‧納思邦(Martha C. Nussbaum)
歐洲1989: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菲利浦・泰爾(Philipp Ther)
科學怪人(MIT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特別註解版」):為科學家、工程師及創作者設計,上百條專業評註、七篇跨學科論文,重探科幻小說原點/瑪麗.雪萊(Mary Shelley)
帝國、氣象、科學家:從政權治理到近代大氣科學奠基,奧匈帝國如何利用氣候尺度丈量世界/黛博拉.柯恩(Deborah R. Coen)
追求文明:從近代早期英格蘭的禮儀,重探人類文明化進程的意義/基思.湯瑪斯(Keith Thomas)
傲慢的堡壘:重探性侵害的問題根源、問責制的未竟之業,以及追求性別正義的道路該如何前進?/瑪莎.納思邦(Martha C. Nussbaum)

作者簡介

瑪莎•納思邦Martha C. Nussbaum
當代最多產、最具獨創性的思想家,論述橫跨法律、社會、政治、倫理領域。她是美國著名自由主義學者、芝加哥大學恩斯特‧弗洛恩德法律與倫理學傑出貢獻教授,出身戲劇及古典學研究,專攻古希臘哲學與情感哲學;她也是女性主義倫理學的重要理論家,論及倫理與法律問題時,強調情感的地位。近年來她積極投入公共議題討論,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共同關注第三世界的經濟問題和婦女問題,也為社會正義的各種議題發聲。她啟發自亞里斯多德和馬克思以來的經濟學「能力取徑」,使政治自由主義的正義理論獲得嶄新面貌。

著作等身,台灣已出版中譯本包括︰《逃避人性》(Hiding From Humanity,商周)、《正義的界線︰殘障、全球正義與動物正義》(Frontiers of Justice,韋伯文化)、《從噁心到同理》(From Disgust to Humanity,麥田出版Courant書系)、《憤怒與寬恕︰重思正義與法律背後的情感價值》(Anger and Forgiveness,商周)、《傲慢的堡壘:重探性侵害的問題根源、問責制的未竟之業,以及追求性別正義的道路該如何前進?》(Citadels of Pride,麥田出版Courant書系)等。

譯者簡介

堯嘉寧
臺灣大學法律學碩士,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社會人類學碩士。現為英/日文專職譯者,譯有《馬尼拉的誕生: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中國、日本的交會》、《帝國棄民:日本在臺灣「蕃界」內的統治(1874-1945)》、《桑塔格》與《平等的暴政》等書。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