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疏〕聖教不同。略要唯二。一聲聞藏。二菩薩藏。教聲聞法。名聲聞藏。教菩薩法。名菩薩藏。聲聞藏中。所教有二。一聲聞聲聞。二緣覺聲聞。聲聞聲聞者。是人先來求聲聞道。常樂觀察四真諦法。成聲聞性。於最後身。值佛為說四真諦法。而得悟道。本聲聞性。今復聞聲而得悟道。是故名為聲聞聲聞。經言為求聲聞者說四諦法。此之謂也。緣覺聲聞者。是人本來求緣覺道。常樂觀察十二因緣。成緣覺性。於最後身。值佛為說十二緣法。而得悟道。本緣覺性。以最後身聞聲悟道。是故號曰緣覺聲聞。經言。為求緣覺者說十二緣。據此為言。成二雖殊。同受小法。並於現在聞聲悟道。是故對斯二人所說。為聲聞藏。菩薩藏中。所立二。一漸。二頓。言漸入者。是人過去曾學大法。中間習小。證得小果。後還入大。從小來。稱之為漸。故經說言。除先修習學小乘者。我今亦令入是法中。此是漸入。言頓悟者。有諸眾生。久習大乘相應善根。今始見佛。則能入大。大不由小。因之為頓。故經說言。或有眾生。世世已來。常受我化。始見我身。聞我所說。即皆信受。入如來慧。此是頓悟。漸入菩薩。藉淺階遠。頓悟菩薩。一越解大。頓漸雖殊。以其當時受大處一。是頓悟菩薩一越解大。頓漸雖殊。以其當時受大處一。是故對斯二人所說。為菩薩藏。聖教雖眾。不出此二。故龍樹云。佛滅度後。迦葉阿難。於王舍城。結集法藏。為聲聞藏。文殊阿難。於鐵圍山。集摩訶衍。為菩薩藏。地持亦云。佛為聲聞菩薩行出苦道。說修多羅。結集經者。集為二藏。以說聲聞所行。為聲聞藏。說菩薩行。為菩薩藏。故知聖教。無出此二。此二亦名大乘小乘。半滿教等。名雖反改。其義不殊。今此經者。二藏之中。菩薩藏收。為根熟人頓教法輪。云何知頓。此經正為凡夫人中。厭畏生死。求正定者。令發心。生於淨土。不從小大。故知是頓。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