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戰末日:我們與世界毀滅的距離(電影暖身版)

4.8 / 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6263967755

「本書應是現代人的基本讀物,    
那些把人類存滅握在手中的政治人物與決策者,
更應讀懂本書傳達的訊息。」
──《富比士》

▎一場警世的寓言戰爭,透視核武的現狀與政策,    
我們如何在壯大自己的同時,削弱了人類與末日的界線 ▎

當北韓朝美國五角大廈發射了第一顆核彈,世界上大部分的文明就注定在72分鐘內毀滅,近六成的生靈將被盡數抹除。

本書的唯一起始假設,便是北韓開了「第一槍」,接下來發生的一切皆有所本:核武關鍵人物的訪談、科學研究,再加上歷史事件的佐證。

高齡九十歲的國防部官員約翰.H.魯伯在去世前透露,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起,美國政府就一直在籌備與演練打一場全面的核子戰爭,那是起碼會造成二十億人死亡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我感覺自己見證了眾人與納粹如出一轍,墮入了黑暗之心的深處……其目標是要抹殺生活在近三分之一地表、半數的人類生靈。」

美國的核武發展奉行的是「嚇阻」政策:唯有擁有能夠執行致命打擊的核武儲備,外敵才不敢輕易對美國發動核攻擊。那麼,萬一「嚇阻」失效了呢?

擁核國家為了避免誤判而擦槍走火,每當有火箭發射必定事先告知,唯一的例外,同時也是最不受控的因素,便是與世隔絕的北韓。

▎一個狂人加上核子火藥庫,
足以啟動一場沒有贏家的末日戰爭 ▎

當美國遭受核武攻擊,「預警即發射」政策允許美國在被核彈擊中前,立即進行核武反擊,而且是以癱瘓敵國的程度反擊。而這關係到全球數億人生命的決定,全由總統一人說了算,不需經由任何會議或民主程序。從雷根以降的歷屆總統都曾對此政策可能引發的末日戰爭表達憂心,但迄今沒有人採取任何作為。國防部官員更表示,肩負如此重擔的總統經常對自己的職責與可能的後果所知甚少。

雷根曾在回憶錄中感嘆:「要用六分鐘去決定如何回應雷達上的一個光點,並決定是否將末世決戰這頭怪獸給釋放出來!誰能理性得起來?」聯合國祕書長安東尼奧.古特瑞斯也曾出言警告全世界:「人類與核子毀滅之間的距離,就差一個誤會、一次誤判。」一九九七年,一卷模擬演習的磁帶就曾被誤插入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電腦裡,使美國以為自己遭受俄國的核武攻擊,大戰一觸即發。

▎當核電廠成為攻擊目標,
兩個紐澤西州大小的土地將被判處死刑 ▎

聯合國戰爭法規範:開戰國家不得攻擊對方的核電設施。但作者認為,一旦戰爭爆發,就會想要贏,沒有人會遵守規則。歷史上已有明證,希特勒最常被引用的話就是:「只要贏了,你就不用解釋任何事。」

核電廠一旦被核彈擊中,情況將大異於車諾比核災,致命的幅射劑量使人機無法靠近救災,除了釋放至大氣層中的放射性元素,反應爐也會噴出往地球內部鑽動的放射性熔岩。核電廠方圓約兩個紐澤西州大小的土地等於被判處死刑,永世不得翻身。

▎除了小行星的撞擊,唯有核武具有毀滅世界的力量,
差別在於:後者是由我們自己一手打造 ▎

當進入核子時代,愛因斯坦曾在受訪時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用什麼武器打,但第四次世界大戰用的肯定是棍棒跟石頭。」小行星的撞擊曾造成恐龍滅絕;而人類一手打造的核武,有能力、也有可能將人類花了一萬兩千年累積的先進文明,畫下一個突兀的句點。

 

作者簡介

安妮.雅各布森(Annie Jacobsen)

普立茲獎歷史類決選作品《五角大廈之腦》(The Pentagon’s Brain),以及《紐約時報》暢銷書《五十一區》(Area 51)、《迴紋針行動》(Operation Paperclip)及其他書籍的作者。她的作品曾被《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波士頓環球報》、蘋果公司與亞馬遜等多家媒體及企業評為年度最佳和最受期待作品。從《紐約時報》到喬.羅根(Joe Rogan)的 podcast 都曾報導過她。她曾在《洛杉磯時報雜誌》(Los Angeles Times Magazine)擔任過特約編輯。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現與丈夫及兩個兒子定居在洛杉磯。


譯者簡介

鄭煥昇
 
在翻譯中修行,在故事裡旅行的譯者。賜教信箱:huansheng.cheng@gmail.com。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