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式幸福工作法

4.3 / 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6267492222

揭密丹麥人頂級幸福感、頂尖競爭力的關鍵
激發你對窮忙、爆肝工作模式的省思!


★一本全面理解工作意義、時間管理、人生目標的工作哲學書
★文化觀察家臥底丹麥的田野踏查,深入現場的第一手觀察


樂高、小美人魚雕像、離岸風電、安徒生、福利國家、Hygge……猜猜看,為什麼它們可以並列在一起?因為它們的共同點是:丹麥。

為什麼丹麥每年有薪假長達5-6週,每週工時37小時,每天4點以前下班,卻還是有壓倒性的工作產出,甚至屢獲國際肯定:兩年世界競爭力第1名,連續4年商業效率第1名,同時長據世界幸福報告國家。

由研究丹麥超過15年、長住丹麥13年以上的社會學家和暢銷作家,訪談20位以上商業人士,歸納出78個跟時間價值、人際關係、工作職涯的思維要點,回答你丹麥人幸福工作的祕密。

◆決定工作方式的不是「工作方法」,而是「人生的優先順序」
丹麥人勇於且善於取捨,為了享受與親友共度的重要美好時刻,工作時全力衝刺,並搭配彈性工時、在家工作,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
◆對失敗保持寬容,尊重彼此的「時間價值」
主管當下屬的導師,採宏觀管理,不double check,但大門永遠為員工而開;下屬不用事事請示,就能步調輕盈,激發工作責任和熱情
◆丹麥式的人際關係,如同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
方法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坦白溝通;質疑、表達意見時,對事不對人;只關注最核心的戰場;平等傾聽全員意見
◆工作不只為了賺錢,而是身分認同、自我成長
丹麥人靠著企圖心與意志力,創造出高度生產力。依興趣和意義選擇出路,正向鼓勵轉職,到老都不放棄成為想要的自己
◆日本、美國、丹麥大不同,你覺得台灣呢?
相較於美國只看成果,丹麥卻同時對過程給予高度評價。日本強調努力、忍耐,但丹麥主張不要勉強自己和別人。日本有時過分認真、沒有彈性,丹麥則是習慣邊渡橋、邊蓋橋
◆無論工作或家事、育兒,都是「夫妻共同參與的專案」
在丹麥男性不能以工作為由,放棄家事及育兒;丹麥女性也不能想當家庭主婦而放棄工作。雙方互相支持,一同貢獻社會

◎丹麥工作生活平衡的幸福金句
-透過工作更喜歡自己,成為想要的自己
-工作是充實生活的手段,所以不能因為工作而犧牲生活
-工作的目的是做出成果,而不是遵循形式、手續、規則
-能有效率的工作,是因為你已經決定了工作結束的時間
-真正的生產力,不可能來自犧牲自我。唯有無止盡的好奇及對工作感到喜悅,才能帶來創造
-能夠帶來高生產力並做出成果的人,都是工作時發自內心感覺喜悅的員工
-休息不是指上床睡覺,而是好好享受感到快樂的私人時光

|本書特色|
1.Hygge(快樂又悠閒)的丹麥人,如何兼得頂級幸福感×頂尖競爭力?
你想要過什麼人生?珍視什麼價值?跟丹麥人聰明決定人生的優先次序,重新兼顧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本書論述主題明晰且輔以採訪案例,容易閱讀且引發共鳴。
2.吸取丹麥經驗,珍惜自己和別人的時間價值
即便無法投胎當丹麥人,但閱讀本書可以了解丹麥名人如何「短工時」創造「高效率」,像會議如何安排?信件管理如何可能?主管如何宏觀管理?如何順暢溝通?讓你更接近自己的幸福人生。
3.對東亞的窮忙、爆肝工作模式的反思
作者身為習慣爆肝工作的日本人,以自身的經驗與觀點為基礎,巧妙地對比日本和丹麥的工作觀與人生觀,與日本近似的台灣人也可做為借鏡。


|作者簡介|

針貝有佳Harikai Yuka
丹麥文化研究者

現居丹麥。1982年出生,早稻田大學社會科學研究科碩士學位,研究主題為丹麥勞動力市場政策「彈性保障模式」(flexicurity)。2009年底移居丹麥,以社會學方法觀察社會,13年來透過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網路等方式,傳播丹麥當地訊息、輿論和民意。撰寫400多篇文章,並提交300多份企業報告。曾合著許多書籍,包括《溫暖的北歐生活 小樂趣:365 LITTLE COZINESS》、《新冠後新商業百科全書》。合作採訪並演出「週六電台」、「Beat Takeshi TV Tackle」、「ミヤネ屋」等節目。為三得利、松下等公司進行講座,以及為新生代提供內容製作和公關支援。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