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造幸福永續的城市,臺中市政府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納入施政重點,致力於為市民營造清新的生活環境。為此,在《原曜臺中》第七期中,編輯團隊從原住民族生活文化的角度出發,探討臺灣原住民族傳統智慧中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如何展現對環境的永續觀念。
原住民族生活在大自然中,對環境生態的運作十分熟悉,各族群有各自獨特的與自然共處方式。封面故事〈原住民說的山,是什麼樣子?〉帶領大家認識和平區的桃山部落(雪山坑社區)及梨山的松茂部落。這些部落在協助黑熊監測、生態導覽及溪流守護等發展工作中,泰雅族人遵循Gaga祖訓及傳統智慧,完成守護山林的任務,與自然共存、共榮、共享。
在〈出遊計畫:與植物共舞〉中,我們探索原鄉步道生態工法的使用及環境教育的維護過程,同時分享都會區原住民族人如何透過植物栽種,傳承農事及飲食文化。〈給我來一份森套裝〉介紹了原住民小店家如何將環境永續的理念融入經濟發展中。
這一期的《原曜臺中》希望市民能一窺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奧秘,並重新審視我們對環境永續的理解。當提到環境永續議題時,我們通常想到減塑或減碳,但我們希望市民能認識臺灣原住民族文化中的生物多樣性知識。同時,我們觀察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不同領域中有許多人為環境永續而付出與貢獻。從他們身上,我們看見自己的責任,也期許市民們一起為這個城市的永續發展齊心努力。